有人觉得买了房就是成功的,有人说考上大学是成功的,还有人说创业日赚几万是成功的……显然,成功对不同的人来说意味着不同的东西。
平时我们接触到的“成功”,大多来自媒体,来自口耳相传的“别人家”,来自成功学的渲染等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总是那么近,但也感觉很遥远。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方式来谈一谈,成功是什么。
从现代汉语词典来看:
动词:获得预期的结果
形容词:指事情的结果令人满意
对词典解释做一下简单推理:
成功-简单推理概括一下,可以分为“目标”、“过程”、“结果”三部分。
成功-概括分析①目标
我们总是搜集、获取新知识,却很少能真正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当中去。
学习新知识总是有趣的,不是吗?
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获取新信息也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我们不停的浏览新信息,参加新课程,收藏新爆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也许只是训练了“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已,于是有人仰天长叹:道理知道那么多,为什么还是过不好生活?!
因为“漫无目的”,并且,没有学以致用。致用并不是说用了就行,还得用得对,用到位。
从南极出发,虽然任何方向都是指向北极,但如果我们并不知道北极的具体位置,很可能终了一生都在赤道上兜圈。
所以,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它让我们像激光一样,集中能量于焦点,保持专注。
目标还应该是积极正面的。消极的能量除了削弱动力之外,还会让我们对外界保持一种批判、怀疑的心态,大量信息被拒之门外,甚至因此错过重要机会。
②过程
按照常用的SMART原则:明确的、可量化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制定执行标准。
同时,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哪些可以同时做,哪些应该分先后,要有具体流程安排。
检验机制,意味着需要一个评判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表扬每一步达成,调整偏离项。
检验机制也意味着你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如果不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很容易陷入“勤劳陷阱”,所以在行动开始之前无论是否已经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过程中必然是逐渐明确的,如果做了还是不知道,去找,去学,去请教。
我们已经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训练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要相信,我们遇到的问题,肯定已经有人遇到过,并且处理得更好,更快。
意外处理预案是为万一准备的。但这个“万一”不包括个人原因出现的“目标损耗”——这跟“适当的自我原谅”不一样。
适当的自我原谅,指的是人的生理机制无一例外会存在波动周期,我们很难时刻保持同样强度的注意力,特别是高强度的学习或实践。在制定行动计划时,需要考虑生理、情绪等方面的波动因素,做适当调整。
目标损耗,指的是惰性、轻易地自我原谅、可避免的意志损耗等等导致的执行力”缩水“。两者很容易混淆,我们常常用自我原谅作为目标损耗的借口,虽然无法瞒过目标检验,但总能成功”说服“自己,并且心安理得。
预案应该是为保证“持续”进行而存在的,并不是为了“中断”执行过程。
我们常常碰到意外情况或者不可控因素时,理所当然觉得计划暂停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个“中断”会损耗我们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执行惯性。
为什么“万事开头难”?想要让两个物体达到同样的速度,对静止物体施加的力显然要大于运动中的物体所需要的力。
至少看5分钟书,哪怕只是看一页,尽可能不要连书都不去打开,如果你的目标是养成阅读的习惯的话。
③结果
有了具体目标和明确的计划,结果自然是可测评的了。
做计划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进行阶段性奖励/调整。这能让我们更容易走到最后。
验证方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导师、教练或者朋友,考核“结果是否令人满意”。
小结
按这个方式来理解的“成功”,应该就是:
成功是能被具体确立的、有价值的目标,被循序渐进地从预期变为现实的过程。
我所理解的成功END。
我是素丫suya。书不分好坏,只论“值得怎么读”。
这是2017年50之第10篇文章。让我们书尘作伴,活得洋洋洒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