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137823/8ea4d5e42e5817bd.jpg)
这段时间在读林崇德先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是一本师范大学的教科书,读这本书的本意是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小谢以及班上的孩子们,但读过之后,我觉得我对我自己也更加了解了。
这段时间学习了一个新的名词——非智力因素,指一个人的意志、气质、动机和兴趣,这些东西不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学习进度,但和一个人的学习又无处不存在联系。
有的孩子可能智商挺高的,但他全身都充斥着一种懒散的气质,对为什么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么,家长盲目的给孩子补习是错误的,孩子需要的是内驱力,也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对学业的兴趣。
之前我对“内驱力”这个名词很迷茫,不知道怎样去培养一个孩子的内驱力,读了《儿童心理学》和《学习与发展》后稍稍明白了一点点,内驱力也不是说有就会有的,这是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认知和价值观,同时,这种认知和价值观也需要家长不断地“保驾护航”,因为孩子的意志力总是不够坚定、摇摆不定的。
要想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让孩子顺利地完成学业,孩子的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孩子在痛苦的时候,他的学习能力是非常低下的,也就是说,孩子越是痛苦,他的学习能力就越是低下,学习能力越是低下就越是焦虑,如此反复,情况只会越来越差。
当然,孩子过于兴奋也未必就好,最好的学习状态是让孩子心情平静,面对学业的问题带着一点点的焦虑,如果完全没有这种焦虑情绪,孩子会得意忘形,或是不把学习当回事儿,但太多也不好,会导致很多不好的问题出现。
最近对阅读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之前一直认为有人说几天就读一本书是不可能的,其实是我孤陋寡闻了,林崇德先生说一个高中生三分钟能阅读一千字,这样算下来,一小时的阅读量就是两万字,一本书一般就是二、三十万字的样子,所以说,一、两天读一本书是有可能的。
不过,阅读分精度和泛读,也就是说,在很重要的地方我们要慢慢地读,在不是特别重要的地方我们要学着跳着读,不要担心读得太快就学不到东西,其实我们只能在我们的基本认知上去学习,有些东西如果我们完全没有概念,就算是咬文嚼字也是读不懂、学不到东西的,不过,我认为书是可以反复读的,第一次不太懂,在读第二次的时候就会感觉书的内容清晰了很多。
我在读《儿童心理学》的时候感觉书中的内容生涩难懂,读起来好费力,甚至有一种“嚼蜡”的感觉,说真的,完全是在意志力的坚持下才读完的,《学习与发展》是《儿童心理学》里面推荐的,其内容也和《儿童心理学》一样枯燥无味、生涩难懂,但我读《学习与发展》的时候就好了很多,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在这方面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
小谢又开始背英语了,今天在背“Planting trees is good for us”,其实,读书对我们也有好处。
2023.5.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