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恰好是你,恰好是我
当孩子降生到这个世上,天上就会亮起一盏灯,所以有了星星。
也是在孩子生日那天,地上有个妈妈和一颗星相遇了,于是我们要用仪式来感激这神奇的遇见。
恰好是你,恰好是我,在亿万颗星和亿万个人中找到彼此。
而很多妈妈刚刚找到彼此,就分开了!
以前有个同事小林,性格很孤僻,除了工作之外不与同事说半句话,公司聚餐也从不参加。每天下班后就躺在床上看书玩游戏,他拒绝交朋友,拒绝跟任何人沟通,终于成为了内心孤僻的“奇葩”。
后来从他父亲得知,他妈妈在他8个月时就抛弃了他们父子。本是还未断奶的婴儿,由于缺少父爱和母爱,便承担了成年人才有的孤独。
上学时,小林总喜欢耷拉着眉头,上学到放学,他几乎是同一个表情。在灰暗的角落里向外望,在黑板前面向后望,从书架那些硬壳书的缝隙中偷偷望,和天空愁眉苦脸地对望——眉峰蹙起,眉尾耷拉,眼睛里包含着羞怯、躲闪、疲倦和难堪。
没有妈妈在生活中细心照顾,小林穿着不合身的大衣服,当别的孩子跟妈妈聊天时她却独自在寒夜里凝望夜空。
二、孤独造成的巨大空洞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人幼时就开始孤独无助,象征着他的人生会很极端。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林本身。生活不繁琐,但却耐人寻味。尤其是一层一层对爱的渴望,流露出他对母爱的渴望。
小林看起来比较费劲,尤其是工作后,他有意打碎记忆和经历,通过一些隐晦的意象和零碎的细节可以看出他想放弃自己。
小林大学毕业后,寻找着被母亲抛弃的真相,自己活着的意义。想着母亲头也不回的走了20几年,他含着热泪,看着那个孤独无助的自己—很无奈!
这种孤独无助造成的巨大空洞,正是母爱的缺失。
婴幼儿时期没有获得安全依恋,缺爱饥渴的本能,使他形成了虚无的主客体信念:所有人对我都不具有意义,人与人之间不存在真实情感。这种情感投注在现实中,便是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归属和依恋的源头。
三、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情绪
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便讲述了这样让人心痛的一幕。主人公格雷诺耶就是母爱缺失的典范。他的母亲是个鱼贩子,之前杀死了自己四个刚出生的孩子。而母亲以为也会死在自己手下的格雷诺耶,却活了下来。
母亲因谋杀亲子罪被判死刑。格雷诺耶在失去亲生母亲之后,又被奶妈抛弃,过了很长一段遭受凌辱的日子。成年后的他变为一名性变态者,电影中体现为对少女体味的无限欲望。
心理学上说,在所有梦境中穿越且永恒不变的东西,是情绪。而让自己解脱的关键是与情绪和解,消除对情绪的恐惧。
我们放不下的,其实是对世界和人的情绪。因为潜意识是头怪物,你要安抚他,满足他,还不能无限制的被他控制,特别要注意别让他控制了脆弱的情绪,跑出来作怪。
小林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一样厌世,对生活和世间已经没有怀恋了。
这种思维是很恐怖,如果还不及时走这个阴影,可能会报复社会。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我想问全天下母亲几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为什么生完孩子后又选择抛弃?你们知道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吗?
四、婚姻是孩子的坟墓
美剧《欲望都市》中,姗曼莎说:“我们在床上表现如何,就表示我们生活过的如何。”
现实真的可以这样评估吗?
俗话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我认为婚姻影响最大的是孩子。,一场成功的婚姻如同游乐园,是孩子幸福的港湾。而失败的婚姻,则是孩子走极端路线的开端。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失败的婚姻加失败的母亲值得原谅吗?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少许网友认为可以试着原谅,大部分认为不值得原谅。
送大家一句话:“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去做那样的人,跟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亲子关系。”
孩子能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离不开父母正确的引导。
在很多妈妈身上,萌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懂育儿方法,不仅硬生生把爱变成了伤害,会耽误孩子的一生,也会让家人产生愧疚、压抑的情绪。
孩子在成长,妈妈也要成长啊,绝不能自己活成了保姆,每天只盯着孩子的屎尿屁。
而是要化焦躁为成长的决心,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精力、目标、情绪...让自己先成为一个积极的引导者、耐心的陪伴者、坚定的支持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