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不但全力确保全市公交行业疫情防控工作,还在2020年元宵佳节当天,抽调警力奔赴西安北站执行防疫核查工作任务,确保进入西安市的每一名乘客填写相关信息,全力守护西安北大门。请战上一线的民警年龄最大的57岁,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逆行而上,以最饱满的热情,以必胜的信念投入“战斗”,他们是疫情阻击战中在一线集结冲锋的公安战士;他们是舍小家、为大家的钢铁防线;他们是疫情中并肩跋涉的逆行者。
我参加过抗击非典 让我上!
“抗击‘非典’时候,我就在部队专门负责消杀。消毒流程我已经拟好了,让我上!”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的反扒民警杜登宽在得知分局增援西安北站的消息后,立刻拿着提早拟定好的消毒流程主动请缨。作为一名曾经在武警部队从医的老兵,在转业当了多年反扒尖兵后,杜登宽又一次干回了老本行,每天为230多名执勤同事集中统一进行消毒,一遍一遍与“毒”作战着,大家都叫他“消毒王”。
西安北站出站口,有三个大帐篷,这就是杜登宽的“阵地”。公交分局的230名民警分为三班,轮流上岗执勤,直到当天的列车全部停止。杜登宽最早一个到岗等待,等所有人离开他才离开。
每批人员上岗前,他都要仔细讲解防护服、眼镜、手套如何使用,提醒大家一定要爱惜。每批队员轮岗时,他最紧张,一方面为撤岗同志逐一消毒,检查装备进行登记,一方面又要马不停蹄地为上岗人员发放防护装备。当大家离开后,他又开始对防护服进行二次消毒、晾晒、通风,确保在下批队员上岗前能够使用。因为防护物资紧张,有的人穿防护服时不小心弄破了,他非常心疼,会马上仔细修补。他还凭借经验,自己调合了两种比例的消毒剂每天进行三次消毒。
“在部队的时候,我是从事临床医学的。疫情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着,消毒流程我都提前制定好了,这是我的专业,防疫也是战场,我一定能做好!”杜登宽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不用怕,有哥呢
2月1日凌晨3点40分,公交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刘鹏飞接到分局第一起涉疫情警情。一名出租车司机报警说自己拉了一名自称正在隔离的湖北籍男子。刘鹏飞穿戴好防护装备立即准备出发。看到身边年轻同事稍有不安的神色,刘鹏飞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不用怕,有哥呢!” ,“你们先不要靠近,我去问问情况。”到达现场后,他让其他同志站在安全距离外的上风口,自己迎上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询问。原来这个湖北的小伙子到达西安后已经经过了14天的居家隔离,他检查了解除隔离的材料,测量体温、登记信息、上报单位,顺利解决了这个警情。2月8日起刘鹏飞又走上了西安北站防疫核查的战线。发稿当日,西安北站的客流量已经达到了8000人,刘鹏飞在哪里他都是冲锋在前,不惧危险。
面对疫情,公交分局与行业主管单位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战“疫”。制定了公交客运行业、出租汽车行业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应急联动机制,分别制定了工作预案,确保一旦在公交、出租汽车上发现疫情,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置。
我不老,我和大家一样
已经快要到“花甲”的年岁了,可是冯波这位57岁的老民警依然像是壮年时一样,始终在这场疫情阻击战里冲锋在前。冯波家中有85岁的老母亲,他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为了战胜这次疫情,他把照顾老母亲的责任交给了妻子,把自己的病也抛到脑后,每天都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自从1998年部队转业到公交分局以后,冯波就再也没离开过这个大家庭,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公交治安事业挥洒汗水。再难再苦的工作,他都从来没有退缩过、畏惧过。
在西安北站,冯波和其他年轻战友们一样,在乘客下车检测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仔细地做好每一名乘客的检测工作,克服了疲劳、喝水和大小便带来工作不便,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任务。穿着防护服,和战友们并肩而立,57岁的冯波伸手拂了拂警徽的位置,仿佛回到了22年前刚刚走进公交分局的时候。
公交分局启动战时工作机制,在北客站内搭建帐篷,建立现场指挥部靠前指挥,制定查控工作方案,自奔赴疫情防控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诸多从未遇到过的风险和困难:环境艰险,与高风险人群近距离接触;穿上防护服上厕所就不那么方便,而且脱下防护服就必须再次消毒,更换一次消毒服,平均需要40分钟,为了不因上厕所而影响核验工作,大家都减少了喝水量;从早上第一班高铁至深夜末班车,持续高负荷运转至今。
特别声明:凡本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其他(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观点;转载本号所有内容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稿件提供:西安市公安局新闻中心;
通 讯 员 : 杨 扬;
责任编辑:微视聚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