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如佳梦,朝曦映六榕。
娑婆尘影迹,般若德心钟。
云法钵相继,王苏墨递浓。
莲开花塔立,触目觉禅宗。
自注:
六榕:指六榕寺。六榕古寺坐落在被称作“五羊城”的广州市六榕路上,始创于南朝刘宋年间(420—479年),已有一千五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寺内宝塔巍峨,林木苍翠,鸟语花韵,禅意昂然;珍藏有六祖像、王勃碑、东坡书匾等具有相当历史文化价值的艺术瑰宝,是一处清净庄严、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佛教丛林。(摘自“六榕寺”官方微信公众号)
娑婆:佛教语。娑婆,梵语音译,意为“堪忍”。“娑婆世界”又名“忍土”,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的总称。 唐·窥基 《法华经玄赞》二:“乃是三千大千世界,号为娑婆世界也。”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一折:“我则待向娑婆世界游,做莲花国里人。”亦省作“ 娑婆 ”。
般若:佛教语。梵语的译音。或译为“波若”,意译“智慧”。佛教用以指如实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为表示有别于一般所指的智慧,故用音译。大乘佛教称之为“诸佛之母”。
迹:踪迹。这里作动词,意为留下踪迹。
钟:寄托。
经危履险阻,未知命所钟。——《磐石篇》
又如:钟爱,钟情。
云法:指六榕寺前任方丈云峰长老和现任方丈法量大和尚。
王苏:指王勃和苏轼。历史上这两位文人都在六榕寺留下了墨迹,有“塔影榕荫一色,王文苏墨双辉”之称(来自“六榕寺”微信公众号)。
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春,王勃离开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南赴交趾(今越南)探父(其父王福畴任交趾令已多年),于十一月到达广州。适逢宝庄严寺开设法会,因受寺僧托请,写下三千余字碑记《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公元988(北宋端拱元年)重修该寺,并以曹溪六祖真身为原型铸铜像供奉,寺于端拱二年重修竣工,遂改名为“净慧寺”。当时寺内有古榕六棵,民间已有“六榕寺”之称,但当时只是“俗称而已、非寺名也”。
公元1100年(北宋元符三年),大文豪苏东坡由海南贬所北归,路经广州到该寺游玩时,应寺僧道琮之请为寺题字,他见寺内六株榕树绿荫如盖,盘根错节,气势不凡,即欣然书下“六榕”二字。
公元1411年(明永乐九年),净慧寺重修,寺僧将苏东坡遗墨“六榕”二字,刻造一木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自此,净慧寺又称六榕寺,舍利塔称六榕塔。
花塔:六榕塔自清初重修之后,该塔“檐壁榱题,红绿白黄,互相辉映,旭升日落,观美如花”故又称为“花塔”。
改诗记录:
首联上句,原作“缘起如晨梦”。晨字与下句朝字意重,遂改之。且佳梦一词,古诗词中已存佳例:
唐·李商隐《灯》诗:“何处无佳梦,谁人不隐忧。”
唐·杜牧《春思》诗:“自是求佳梦,何须讶画眠。”
宋·王灼《好事近》词:“炉熏歇尽烛花残,佳梦了难得。”
宋·苏轼《减字木兰花·惟熊佳梦》:“惟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65667/e55cd523b62e96f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