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3-05-19

2023-05-19

作者: 坐看云起时wjh | 来源:发表于2023-05-18 06:31 被阅读0次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1]野田荒冢只生愁。[2]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3]士甘焚死不公侯。[4]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简评】

    此诗写于清明上坟归来,其中抒发了人生短暂如梦,世事如过眼烟云,一旦命归黄泉,同埋荒草,后人就贤愚难辨的感慨。在写作上采用对比的手法,大开大合,纵横奇崛。首联第一句写郊野的遍地桃李,生机勃勃;第二句却写累累荒坟,显得死气沉沉。颔联两句的一派欣欣向荣气象,也与颈联两则故事的晦暗背景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就充分显示了人生之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莫测,所以结尾两句总结全诗意旨,点破主题,便显得顺理成章。

    -

    [1] 桃李笑:比喻桃花、李花开放。

    [2] 荒冢:长满荒草的坟墓。

    [3] 人乞祭馀:典用《孟子·离娄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一个齐国人常在坟地里向人乞讨祭祀剩下的酒饭吃,但回家后却总向妻妾夸耀是受到了别人的款待。妻妾不信,便跟踪他去偷看,终于发现了真相。

    [4] 士甘焚死:此句用介子推被焚的典故。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出亡,介子推随行有功。晋文公复国即位后,封赏功臣而不及介子推。待他想起时,介子推已负母隐居在绵山中。文公多次召他,介子推拒不出任。为逼他出来,文公下令烧山。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出,终被烧死在山上。后人为了纪念他,就规定在这天禁止用火。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

    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1]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2]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3]

    【简评】

    诗题又作《清明日对酒》。这首诗与前一首颇为相似,也是抒发人生无常、世事皆空的感慨。前两联集中笔墨写清明节扫墓祭坟的情景。颈联两句由眼前景转而设想落日以后的景况,坟地日间的热闹与夜晚的荒凉冷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示了扫祭的无谓。尾联两句承此而来,指出人生在世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即醉,情绪颇为消极,这是读者应该特别留意并加以批判的。

    -

    [1] 纷然:忙乱的样子。

    [2] “泪血”句:写扫墓的人哭泣得很伤心,如同杜鹃啼血一样。

    [3] 九泉:指地下,黄泉。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1]春入遥山碧四围。[2]

    兴逐乱红穿柳巷,[3]困临流水坐苔矶。[4]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5]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6]  

    【简评】

    此诗写清明节踏青郊行的欢乐情景。首联两句因题起笔,概写郊原春色。颔联承首联而具体写来,进一步描绘了花红柳绿、水绕苔青的春野景象,同时点出了自己内心的欢悦。颈联转写饮酒赏花,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与留恋。尾联照应首联,写出诗人乐不思归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笔意转折自然,特别是后四句起头的四个虚词,更具有层层转折、步步推进的效果,从而使全诗显得节奏轻快,笔致活泼。

    -

    [1] 恣行:任意行走。

    [2] 遥山:远山。碧四围:使四周一片碧绿。

    [3] 逐:追逐。乱红:凌乱的落花。

    [4] 苔矶:长满青苔的石矶。

    [5] 风花:风中的花瓣。此句化用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的语意。

    [6] 游衍:游玩流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3-05-19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sw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