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的时候不敢举手发言,担心“如果提这样的问题,会不会被人笑话?”
想开句玩笑却不敢说,担心“万一大家觉得不好笑,冷场了多尴尬。”
自卑的人都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吧。这种感觉我特别懂,这都是我等自卑之人经常上演的内心戏啊!
每一个自卑的人都是一个“戏精”!
自卑的人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会在心里做各种糟糕的预期。
自卑的人会格外地关注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甚至批判。这本书中把这种情况称为“自我意识过剩”。
作为一个自卑的人,我们经常羡慕那些自信甚至自恋的人。同样都是对自己关注,自信自恋的人是因为热爱自己,而自卑的人是厌弃自己。正是因为厌恶自己,所以才关注自己;正因为对自己没有自信,所以才会自我意识过剩。
对于自卑的人来说,自我意识越是过剩,就越痛苦,因为它总是牵绊着自己、严重束缚着自己的言行。
通过之前的内容,我们知道,自卑的人做不好事情,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状态。
而状态不好,罪魁祸首就是自我意识过剩。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阿德勒心理学提出,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的感觉。
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我们一点点训练的积累。
首先要训练的是——自我接纳。
对于任何人,我们都要记得: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我们不能丢弃也不能更换“我”这个容器。
因此,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使用方法。
意思是要更多地肯定自己吗?
并不是。阿德勒强调,没必要特别积极地肯定自己,我们要做的,不是自我肯定,而是自我接纳。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还记得前面一篇读书笔记中提到的“优越情结”吗?(没看的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www.jianshu.com/p/3a38f507c2e6
自我肯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安慰,明明知道自己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撒谎 。这样一来,如果最后结果不如意,对自己会造成严重的打击,会更不自信了,陷入恶性循环。
而自我接纳带来的是良性循环。
自我接纳指的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坦然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不否定自己、攻击自己,而是尽量朝着能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其实这就是那句著名的祷告:
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把这两者分辨出来。
未完待续......
希望今天的笔记对你有所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