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中告诉我们获得幸福需要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的勇气。
第一层勇气:自我接纳
不是肯定自己,是要自我接纳
真诚地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就是自我接纳。
第二层勇气:他者信赖
对他人无条件地信赖,这就是他者信赖。
即使他人做出伤害我的行为,我也要无条件地信赖他。这不是佛系的信赖,是课题分离。信赖他人是我的课题,他人背叛于我是他人的课题。我要有勇气地完成自我的课题。
第三层勇气:他者贡献
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
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幸福即贡献感,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就是幸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人是社会型群居动物,我们需要在群体里生活,体会到归属感,才会觉得幸福。阿德勒认为幸福极其简单——“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也就是他者贡献。
首先,做了一件对别人有用的事,我们就是开心的。早上跟同事说了一句“早上好”、给别人一个微笑,都是一件对别人有用的事。我的行为让别人感受到了善意,这就是“对别人有用”。
其次,有时候我们的善意是不被人看见的,但自我产生了“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也是幸福。小视频上有一些默默帮助他人的小视频会让我们感动到落泪。被帮助的人根本没来得及感知或者感谢你的善意,但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感觉,自身也会觉得快乐。
再者,帮助别人后,还被别人误解。此时,只要感受到“对别人有用”即认为幸福。做了一件好事,一定要从别人口中得到“谢谢”,那还会让我们停留在“认可欲求”当中。因此,我们会活在别人的眼中,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一旦有这种意识,我们便不会”自我接纳”。
我将《被讨厌的勇气》读了三遍,记住了几个关键词: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课题分离。“课题分离”这个词,时刻提醒我不要寻求他人认可,陷入”认可欲求”。
最后,我认为的幸福并非是这本书的题目“被讨厌的勇气”和这本书封面上的推荐语“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我认为拉低了这本书的档次。多读几遍本书,我认识到幸福是我自己的课题,跟别人无关。我不能控制别人是否讨厌我,但我首先能接受不能交换的”这个我”,其次能无条件地信赖他人——哪怕是伤害过我的人,最后学会乐于助人——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我就能够获得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