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聊聊2016年的全球十佳电影。
今天的这部电影来头可不小,在去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它曾以3.8分的影史最高场刊分领跑群雄(12位参与打分的权威影评人中,9位给出了四分的满分评价,其他3位都是3分)。
紧随其后的是场刊分3.5的贾木许作品,《帕特森》。
在大家满怀期待这两部作品都能有所收获后,却在主竞赛环节全遭滑铁卢,颗粒无收。
如此有争议的金棕榈奖颁完,在见面会上,评委会成员毫无意外的迎来一波口水。
法国《电影手册》官方推特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一届相当不错的戛纳主竞赛被一群眼瞎的评委毁了。”
不神秘了,这部电影就是《托尼厄德曼》
在场刊期间,“托尼·厄德曼”一出场就自带笑点,评委更爆发出两次罕见的热烈鼓掌。
但在场的国内观影群众表示一脸懵逼。
完全get不到这幽默从何而来。
如果这部电影没有加持“戛纳光环”,没有各大媒体给出的各种“全球十佳”,豆瓣评分在刚开始能冲破8.0分可以说是奇迹。
不是祥子马后炮——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完全生活流的电影,有点太漫长。
至于纳闷为何歪果仁笑的合不拢嘴,只能承认中西方对幽默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区别。
不叨逼了,看片。
温弗雷德是一位退休的老头,为了让生活即工作的女儿伊奈丝找到生命的意义,乔装成一位身份地位相当了得的“托尼·厄德曼”游走于女儿身边,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小动作感化整天处于高压状态下的女儿。
导演用托尼·厄德曼的幽默包装了整部电影,内核则是展现了当代人为了工作而放弃生活的悲剧。
你看,跟我们理解的一样,喜剧电影的本质还是悲剧。
这里的悲,是那些忙于工作而放弃生活的人。
影后桑德拉·惠勒把伊奈丝这位外表坚强、内心柔弱的职场女形象,演绎的非常到位!
她只有在和客户洽谈时才能挤出牵强的微笑。其他时间不带任何笑容,永远是一副冷冰冰、傲人的面孔。
走路做事自带音效,呼呼挂风。
在公寓给客户通电话时,条件反射般身体收紧,正襟危坐。
这段可以入选职场人经典形象之一了。
由于睡觉耽误了工作,脚受伤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进医院包扎,而是强撑着继续做方案。
只在给客户展示方案前,才临时在卫生间简单处理一下。
看着就起鸡皮疙瘩。
她已经不属于自己了,完全承包给公司、事业了。
伊奈丝习惯性严肃,也让她的助理整天提心吊胆。
因为老板不主动给自己的工作提建议,所以逮住机会就问自己的表现如何。
助理在伊奈丝的浸染下变得跟她一样,谨小慎微,俨然一个缩小版的伊奈丝。
而职场强人减压的方式,是世界的通用语言——性和毒品。
男同事是招来即用的性工具,先命令其打手枪,消遣完后直接工作。
看这敷衍的表情,像是在耍猴子。
毒品就不用说了,这玩意好像成了“成功人士”的标配。
在《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在家卸了妆的米兰达容颜衰老,平日里的光鲜亮丽荡然无存。
对于媒体如何八卦自己的丑闻丝毫不care,但因自己的劣迹而对女儿们产生的不公对待,到让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女魔头潸然泪下。
同样,看似异常坚强的伊奈丝,同样也有非常脆弱的心。
在因自己的沉睡耽误工作后,伊奈丝第一时间是向父亲质问,为何不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叫醒自己。
老父亲只是想让闺女多睡一会,没想到无故中枪,只能默默离开女儿。
伊奈丝在阳台目送父亲上车后,由微笑的挥手转而泣不成声。
这段非常传神。
伊奈丝用瘦弱的胳膊擦拭眼泪,干巴巴的躯干传达出的无助,应该会收割巨多同样独立外出打拼的女性朋友的眼泪吧?
还有当老父亲为了走进女儿的世界,用“托尼厄德曼”的身份参加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酒会。
女儿深知淳朴的父亲在这样的场合下强颜欢笑的吹牛喝酒,是极其为难父亲的。
果然,父亲巨大的牺牲击穿了伊奈丝心里防线。
作为一个父亲,温弗雷德能做的,是用自己“乡下人”的思想,想法设法帮助女儿减压。
先是不请自来,从德国飞到女儿工作的地点罗马尼亚,带上墨镜和假牙,佯装陌生人从女儿身边路过。
这拙劣的演技被女儿一眼识破,非但逗不了乐子,还让女儿分神给爹爹安排住处。
本以为自己能照顾女儿起居,却因想让女儿多休息一会没及时叫醒,导致女儿大发雷霆。
被迫“赶出”家门的温弗雷德没有丝毫懈怠,继续用他自认为幽默的方式开导女儿。
乔装成一个叫“托尼·厄德曼”商人,毫无防备的出现在女儿和朋友面前,非常绅士的倒酒、聊天,大有情场老司机的派头。
跟着女儿参加晚宴,摇身一变成了德国大使,煞有介事的与名流互交名片。
更是在女儿和上司面前,假装是他们公司终极客户的私人教练,让上司和同事大呼惊奇。
这样的桥段还有三四个,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伊奈丝看来,父亲的一系列举动无非想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一些,但父亲这些完全不按牌路出牌的方法,竟然唬住了她的上司和客户!
你看,你爹到底还是你爹,不服不行。
所以,当老爹老娘教导我们“吃过盐比走过的路还多”时,并不是没有道理。
最终,伊奈丝顿悟了,来了一场“裸体派对”——参加生日party的人,不论你是上司,还是炮友,一丝不挂的身体是唯一入场券!
这也是整部电影最“高潮”的部分:
表面上看,伊奈丝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跟身边的狐朋狗友彻底说再见。
包括这位经常和伊奈丝吃饭的“闺蜜”——她曾不止一次的在背后笑话父亲。
还有他的同事兼炮友。
但“裸体派对”前半程留下来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自己的上司和助理。
上司希望伊奈丝能继续留下来处理商务,助理则继续希望跟着伊奈丝锻炼。
嗯,尺度太大,只能截取上半部分。
祥子惊叹于,这些为了事业、工作的人,竟能做出如此大的“牺牲”;也对那些职场强人的生活感到恐惧。
甚至一些怜悯。
更深层次的,是伊奈丝想通了。
他要用这种赤裸裸的方式,对待这赤裸裸的现实,以期用“壮士断腕”的决心,重拾爸爸口中的“幸福是什么”。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中,导演一直试图用幽灵般的“托尼·厄德曼”给女儿制造出其不意的surprise。
但这些surprise之间没有形成较强的顺序和横向对比,只是简单的进行堆砌白描。
同样是生活流的《帕特森》,用周一到周天的方式进行片段化分割,即使每天发生的事情大体一致,但观者还能找到规律可循。
且规律之间层层递进,能清楚感受到帕特森的心情变化。
托尼厄德曼的幽默在约七八次重复、断续出现后,笑点被伊奈丝反复的工作场景,拆的支离破碎。
而且,西方人的幽默方式我们真的很难get到哎。
但不可否认,在这部时间实在有点长的电影中,还是能够明显感受到“高压职场”的恐怖的。
虽然托尼·厄德曼老爷子的西式幽默在漂洋过海后大大稀释,也不妨碍以他为代表的天下父母,展露出那卑微的可怜心。
至于老爷子给女儿上的最后一课:活着的价值,祥子就借花献佛了:
所谓活着的价值··往往被日常的琐事所占据
干点这个儿 ,干点那个儿,而时光则流水一般
人生亦如此
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呢?
有时候我会想起……你小时候学者骑自行车的情景
遗憾的是,我们永远都只是后知后觉。
而当你身在剧中时,却无法察觉。
不妨简单粗暴一点:
有钱花、有饭吃、有人爱、有闲时,
不求非得抛弃其一而登上“人生巅峰”,
但求均匀平衡,就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