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典诗古诗亲子教育
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非常实用!

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非常实用!

作者: 9f19d909a006 | 来源:发表于2018-10-22 13:58 被阅读6次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标点辨析

    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有些文言语句的标点出现些许差错可以理解,但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篇目应是典范之作,不管从文言句式、篇章结构、辞采修饰还是标点符号哪方面来说,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不应出现差错。笔者发现新编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出现两处标点错误,特分析如下:

    1.“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过秦论》

    这句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与“并吞八荒之心”之间是并列关系(大并列),而前半句中的“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三个动词短语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小并列),既然大并列之间用逗号表示停顿,那么小并列之间就应该用顿号表示停顿。这样才符合上下句之间的语法关系,理解时才更明晰。

    2.“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句中的“公子贤,多客”表示原因,“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表示结果,这两个分句构成一个因果复句,上下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表示。而前一个分句“公子贤”与“多客”之间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做了介词“以”的宾语,从层次上划分这个介宾短语要比因果复句之间的停顿小而短,因而“公子贤”与“多客”之间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这样才能与因果复句之间的停顿区分开来,句意理解上也不会出现分歧。

    三、文言文句式之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例: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例: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 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非天质之卑 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五、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中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非常实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cg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