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分享】你是否误解了延迟满足?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大意是:小孩饿了,得让他多哭一会儿,哭着哭着他就不哭了。这是延迟满足理论在养育孩子上的应用。这种做法似乎很好,有时的确很管用,时间久了,孩子不那么闹了,大人似乎也解放了。
这是对“延迟满足”的误解。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不满足他的需求,会使孩子因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负面的认知,如自己的需要是不对的,或内在价值感低,或不善于表达自己的需要,或不善于与人沟通,或与人相处比较冷漠,等等。
相反,有的人说需要及时满足孩子,孩子得到充分满足以后,就有安全感,就能构建健康的心理,他就不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
及时满足就能有健康的心理,这也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我们知道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照顾的很好,孩子的需要都能及时满足,但是心里失衡的也不少。
表面上看,延迟满足和及时满足这两种理论都有片面性,关键的是需要及时关注和回应孩子真正的需求;当孩子有需要、出情绪的时候,不要着急把情绪去掉,也不是对孩子的需要漠不关心,而是需要正面回应孩子,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清晰看见、允许和体会自己的情绪,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允许自己有情绪,去恰当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当外在客观环境不能满足他时,也并不是他的需要有错,他有权利去表达自己;即使有时候父母无能为力,也是可以陪着他,理解他,懂他;无论如何,父母都是他背后的靠山,会跟他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建立起良好的内在安全感,与外在的信任感,这样才会真正的构建孩子健康的心智和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