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燕郊多云。
早上正在走大圈的时候,手机响了,一看是个陌生的北京号码。
“喂,你好!找谁?”我很客气地接通电话。
“小莲,你没存我的电话吗?”
电话里略带沙哑的中年男声,以及来电显示的北京号码,让我立刻意识到电话那头是谁了。
是我初中三年的同学,我俩初二时同桌过一年。
我连忙解释,“原来的手机摔坏了,新换的手机里没有任何以前存的号码,但是你的声音我听出来了。”
“你这两天有没有空,到我家转转?”
这不是他第一次邀请我去他家,之前的几次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都被我推辞了。
退休后时间相对宽裕,不再像以前那样来去匆匆,如今在燕郊有了住所,离他在大厂的家更近了,再要是推拖说不过去。
转眼一想又有了畏难情绪。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要是不开车总觉得很不方便。于是反过来邀请他来我们的新家看看,这对有车的他来说,是一脚油门的事儿。
没想到他答应得挺爽快,说下午两三点过来。
他一如既往地健谈,不知不觉在电话里聊了二十分钟。
……
挂了电话,我的思绪飘回到四十多年前。
那时的我们正处在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年纪,一场科举般的考试将会宁北部大半个县的小学毕业生选拔出来,组成了一个班,我和他便成了这个班里的一分子。
受传统思想影响,那时候我们很封建,男生女生之间从不说话,这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所以初中三年,我的同桌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不同的他。至于那些个他都是谁,历经四十多年,印象早已模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