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智英后感

金智英后感

作者: 小悯丶 | 来源:发表于2022-01-24 19:10 被阅读0次

    最近很想花时间对《82年生的金智英》这本书认真写一篇后感,在工作与个人生活相互撕扯,精神上的贫瘠已然开始用种种行为昭示不满的当下,我却甚至有过为什么没有早早把自己向前推的遗憾,但推向哪里呢?眼前闪过一幅生吃活吞的泯灭工厂,寒意、悲观油然而生。那一刻想的竟然是后悔没能早早把自己推向这里?不应该如此,那些所经历过的丰富的、充满力量的事实,我应能够见到更广阔才是,那些人们所描述的枯燥、低俗的数字游戏,又或者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的不断转换,这些都不是本质,我是知道的。为什么要写,原因之一我认为这是一个契机,是一个能够把那些脑海里闪过的一些思想片段,用文字的方式明确下来产生结论,形成认知的洗礼。再则这同样是一场“仪式”,想必哪些是真的,哪些又是虚妄,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就会慢慢的显现。

    这本书是今年3月份在京东上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它和其他一起买的书一样,翻了几页就在书架上积灰。现在想来这些书明明是我自己买的,阅读他们时却饱受压力,这矛盾的事情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再具体一些来讲:在时间明明有富裕的时候,想要阅读产生的压力来自于哪里呢?结论我很快有所依据,而有意思的地方是在思索结论过程中,联想到之前人事的同事在迎新活动上说道自己的爱好之一便是读书这件事情,当时的我发言只敢说出爱好有打游戏、看动漫,而不敢妄言读书是自己的爱好之一。为什么我想到的词是“敢”呢?先谈一谈当时我对爱好的浅显理解:便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感受的行为,并且能够长期坚持,乐此不疲。我清楚自己难以做到长期坚持读书,也不认为自己经常从书籍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反倒是游戏,我常常能获得极大的欢愉,也十分情愿去做。想到这阅读为什么会有压力的结论就自然而然了,因为我把读书当做了一项“学习”,而不是娱乐,我已然抱着读书使我成长的想法去阅读,所以这件事我便没有那么多积极性,尽管当初买下它确实是我感兴趣,但后续的阅读已然与初衷违背。这里对于爱好的理解也更丰富一些,不仅仅是那些带来快乐的事情才是爱好,也不是多么体面的事情才能是爱好,我现在的理解是自省的愿意投入时间去做的便是爱好。那么回到读书到底是不是学习这个问题上,我想我那位人事的同事的确是把读书看作学习的,这个想法源自于迎新时她有补充到读书的原因,我印象中是读书对于之后的工作有益,对人生有益,大抵如此。但每一本书我买它时绝不是他对我有益,仅仅是我感兴趣,因此迎新时的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读书若是功利的,它还能够实现它真正的价值吗?我想我抛出的这个问题太过模糊,表象,甚至可能出发点都是错的,所以这么久一直也没能有所感应。但我现在肯定的一点是,读书可以是为了学习,或者说我们是为了学习才开始读书这个行为,所以出发点和目的应该互换一下位置,读书为了学习,不对,是为了学习才读书,而学习本身就是积极、正向的。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一定不是为了学习才去阅读的,因为让自己有所成长这是学习的唯一目的,我想读这本书,仅仅是当我看到书中的简介,让我想要去了解这个82年生的金智英,她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遭遇了哪些不公平的对待?她的心里是怎么思考这些的?进而对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究竟是否足够友好有所疑问?是这些想法最终促使我买下它。以读完之后的我的角度再看这个事情,结论是我认为确实带给我了成长,成长的点在于对于一些平时察觉不到的,或者有所察觉不正常但说不上为什么的社会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历史原因相较之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成长只能是结果,却始终不是动机,读书的动机是什么?我很快想到了一点,是书上末尾提到的,这本书的读者占大多数的是女性,对于这个现象我有自己的理解,这个可憎的原因也很容易想到: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能感同身受。这是我认为别人读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但我呢?关于这个原因我想到小波的话但不是原话,大意是我们男孩更对身边的女生感兴趣,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是由于感受到了这句话“真”的一面,小说中很轻松的就承认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异性之间会相互吸引。而不是在传统教育环境中那样一刀切,构造起虚假的体面,刻意违背人性的一面。现在为什么说到这呢?我想这更贴近于我的答案,因为假如现在有一本书写着的是《82年生的赵先生》,我或许就提不起多大兴趣了,尽管它可能描述的就是我的周遭。所以说,读这本书的初衷,描述为:想要去了解和我这样的男性一同生存在世界上的女性们,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是更贴切的,甚至我觉得这是一种本能。而我把阅读它的困难当做学习的压力是错误的,因为一旦当我读进去,我立刻就回想起我一开始买下它的初衷是什么,于是也就迅速的读完了一遍,第二遍又做了笔记。真正的困难是读进去,是有所思考。

    回到书本中去,有很多我深以为然的情节,那些我也作为“加害者“的一方。此时金智英身处的牢笼是在学校,而她在学校第一个难关是邻桌男同学的恶作剧,那些轻描淡写的认为这不值一提:有什么好说的?你可真小心眼,大度一点,大概是没有经历过欺凌的人才能这样轻松又残忍的思考。而金智英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女生在面对这些男同学的恶作剧,她们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是在老师说男孩子这样做是喜欢你时的不解?是在被老师给她冠上种种罪名,说她是懦弱,说谎的小孩,是占用同学宝贵上课时间的时间小偷时的恐惧、委屈?,但一定不会是男生那幼稚又邪恶的欢愉。记忆的片段很快占据的我脑海,把同桌的铅笔偷偷藏起来,又或者起各种恶劣的外号,调侃俩个关系亲密的同学处对象等等,都是我会去做的事,而恶劣至极的玩笑也不是没有,当一个女生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坐在那伤心时,我听到之后立马把这个事情告诉给了别人,我还记得当时的画面,那个女生对我说:“你别再说了”,紧接着掩面而泣。实际上我和那个女生关系很差吗?不,不是的,当时我们明明是很要好的朋友,很多话都说得来,颇有好感,也正因此我才可能对另外一个人真真切切造成伤害,但为什么呢?我不理解当时自己为什么不去安慰,而是说“风凉话”,或许安慰女生在当时眼里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无法做到感同身受,但绝不是出于多么恶劣的想法,那些恶作剧之类的,而是一个是不懂如何交流,如何真诚对待自己想法的孩子,使用了多么拙劣又具伤害性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相比之下加害者只无足轻重有一丝丝的愧疚感,而却给对方狠狠地留下一道再不愿回首的伤疤。网络上大家都调侃过一句话,就是:他还是个孩子。或许5岁之后的孩子,就只是身体上的小孩了,但仍尚且不能自省成长,如果永远以对孩子的视角对他所作的一切不置可否,那么他视野停留在自己短暂所闻中的一隅,思维永远看不到对立的一面,错误的做法得不到纠正,而最终做出无法被原谅的事情来。但在书中,金智英年幼时已然有了一次独立思考的经验,那就是向绝对权力者抗议自认不当的事情,并因此获得改善,他们因此稍微有了一点批判性意识和自信。现在我还能从报道里,从书本中,在周围 看到一些已然读到大学乃致更高学府的学子们,去还未有完整的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往往在面对不公正待遇,不正义,不合理的问题时委曲求全,蜷缩的姿态,转而把攻击的矛头转向受害者,那些被迫害者,为什么呢?因为面对压力时,与强大的对手做抗争,不如欺压更弱者要容易轻松的多,缺乏安全感的巨婴该何时长大呢?到忍无可忍之时?或是终于轮到你之刻?还是黑暗终被光明驱散之日?

    2020年记。(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智英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gp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