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是复杂、但总体有序的,因为各国政府提供了安全、规则和维护规则正常运行的社会环境。
相信三年疫情让所有人都认知到稳定、有序、可预期的环境是多么重要,这还是有政府提供基本预期的情况下。
大航海时期,商人兼任海盗,所以是全副武装,抢劫频繁,混乱和暴力才是正常秩序,因此暴利是航海时期的经商特点,成本和损耗率过大。
没有稳定秩序的自由市场一定是成本最高的状态,交易成本太高。
但政治就是这么诞生的,无政府状态下的博弈最终会形成自发秩序,也就是政府或类似组织形成了。
各方精疲力尽的势力说打不动了,咱商量的办事吧,于是组成了政府,荷兰近代史上的行省联合就是这么建立的;最初没有中央银行,美国建国之后有过一段绿钞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立银行,每个人都可以印刷货币,我们历史上的西汉初年,每一个掌握矿山的人都可以制造铜钱。
你意识到问题所在了,没有统一信用,市场上的人们完成交易实在太难了,于是贵金属金银铜和丝帛、甚至粮食和、酒、烟草都可能成为通货,也就是货币。
在现代社会的监狱里,香烟就是通行的货币,二战后的德国废土上,香烟是绝对货币,一支香烟可以随便找一个姑娘上床(战败的民众不如一根烟)。
在底层社会,易货贸易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在上层社会,金银丝帛成为大额贸易的主导。
在宋朝,铜钱成为主要货币,但大户人家和寺庙(经常承担银行典当法院的角色)都有储藏铜的习惯,把铜钱溶化为铜柱、铜镜、铜像等等储藏财富,而大宋的贸易发达,铜钱出口到四周国家成为主导货币,因此导致宋朝经常性缺钱,最终纸币、铁币泛滥,形成恶性通货膨胀,以及土地兼并和士大夫不纳税,彻底摧毁了两宋的财政。
明朝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直到白银从南美和日本输入,成为主导货币,才有了一段时间稳定的发展,所以明末天灾人祸,极端气候、豪门不纳税、白银流回欧洲等等因素叠加,通货紧缩形成崩溃。
在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安特卫普曾因为是粮食和金银块交易的场所,荷兰英国作为后来者经常派海盗抢劫西班牙运输白银的船,导致白银交易从陆路转移到意大利的热亚那,于是新的货币贸易中心出现。
后来白银回流在欧洲形成了通货膨胀,人工高涨使得工业生产和贸易停滞,至此,钱生钱的金融游戏替代了实体经济,于是通胀较低的荷兰成为贸易和金融中心。
接着英国从葡萄牙得到了巴西殖民地的黄金,伦敦成为黄金储藏地,于是英镑有了信用,荷兰货币盯住英镑,购买了五分之一的英国债券,中国购买美元债券是一个道理,英国发动打击荷兰的战争,所以发行国家战争债券,是荷兰资本抢购的,最后,战斗意志最坚决的英国打垮荷兰,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
在人类经济史上,我们看到无时无刻都在为获得稳定的通货而努力,货币战争、以及为了货币而引发的战争都不曾停歇。
如今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类似于热那亚于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地位,甚至是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于是美国也发展到热那亚当年的定位,从事金融业的钱生钱游戏,制造业又苦又累也不体面。
世界是需要美元这样一个稳定的货币,其他任何货币短期内还不具备取代的实力,但欧元和人民币在一步步的努力。
美联储肆意扩大资产负债表,美元滥发,使得法币的信用日益下跌,包括各国的房地产和核心股票一路暴涨,高举替代美元旗号的加密货币应运而生,并越在动荡中逐渐形成共识。
各国央行不得不跟着美元印刷,无路是欧元、日元、人民币,购买力都在削减。
欧洲近代经济史看,通货流通的中心一直在变,从安特卫普到热那亚道阿姆斯特丹再到伦敦,市场自然而然的形成金融中心和生产地,通货膨胀消灭制造业中心,以金融中心取而代之,制造业转移出去,直到金融中心缺失了制造业的支持后衰落,新的金融中心形成。
直到19世纪英国明确实行金本位,英国陷入通货紧缩,经济增长为全球最强,然而却并未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英国的贫富差距远远高于现在的状况,其平民的生活贫困程度与当时的清国人民也差不多。
实际上整个欧洲都是差不多,这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诞生的现实土壤。
清政府的失败,只不过是精英阶层和国力对抗的失败,因为英国当时也是民不知有国,后来新中国的成立,才是教员凝聚民众之力崛起的历史典范。
古往今来所有的经济体都在寻找稳定的货币,用做贸易,否则经济就无法存在。无论是天然金属的稀缺性,还是如今央行或商业银行印刷货币,人们需要锚定某个信用。
当下美联储已经压不住通胀,扩张债务,来催生房地产泡沫、股票泡沫,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其实是不能容忍周期性经济衰退,把危机放大到某一天一个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代社会,法币不可抑制的信用耗散,加密货币作为数字贵金属登上舞台,其实是对当下全球通货供应的对抗。
华尔街的金融家如同中世纪欧洲的商人们一样,忠于商人的本心,如同从安特卫普转移到热那亚再转移到伦敦一样,谁说不能转移到加密货币呢?
货币的流转代表根本权力的转移和重组。
只在等一个契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