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宋元?更好的了解中国帝制时期最为重要转折时期的基本内容。
一、赵祯的改革失败。
乾兴元年(1022),赵恒死,其子赵祯继位,太后刘娥临朝称制。刘娥原是孤女,年幼时嫁给银匠龚美,赵恒将其引入王府,刘娥在赵恒即位后被接入宫中,并晋升为德妃,郭皇后去世后,赵恒立刘娥为皇后。刘娥无子,侍女李氏诞下赵祯,刘娥将赵祯夺为己子,隐瞒其身世。明道二年(1033)刘娥去世,赵祯得以亲政。
赵祯亲政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城任右司谏。宋夏战争结束后,范仲淹先后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呈《答手诏条陈十事》,拉开庆历新政的序幕。十事主要分为整顿吏治、改革教育考试制度、加强武备和发展生产四个方面。
改革派的激进态度激化了与反对派的矛盾。夏竦策划阴谋来陷害改革派官员,宣扬改革派的势力已威胁到君权。改革派官员尽数被罢为知州,新政的各类措施也在反对声中被基本废除。
虽然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因为缺乏行政经验,被批评为“更张无渐,规模阔大,论者籍籍,以为难行”,但所开创的一代士风,竟成为此后近千年儒家君子之道德传统。
赵祯生过3个儿子,却都夭折。大臣们劝赵祯早立皇储,赵祯不得已,立其堂兄之子赵宗实为皇子,改名赵曙。嘉祐八年,赵祯突然去世,宰相韩琦主持赵曙登基。
二、赵顼的变法运动。
赵曙亲政,要求将生父赵允让的名分升格为皇帝,有部分宰执大臣表示支持,也有谏官极力反对。最后赵曙下诏,对生父称“亲”而不称“皇”,并将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台谏官贬出京师。
赵曙病危,宰相韩琦极力要求立颍王赵顼为皇太子。20岁的赵顼即位,即宋神宗。
赵顼自幼好学,即位前爱读《韩非子》,对法家“富国强兵”之术兴趣浓厚和急切的图强心理,王安石的政治见解却深得赵顼的倾慕。赵顼让王安石就近出任江宁知府,接着任为翰林学士兼侍讲,并计划让他执政,对其寄以治国安邦的厚望。
赵顼与王安石主导的变法运动,目标是富国强兵。经济方面的新法,无论均输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还是青苗法、市易法,其实质都是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熙丰变法的成就首先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这期间国家财政的货币收入比宋仁宗末年增加了六成多,元丰年间还建立了52座元丰封桩库作为战争储备。
在强兵方面,王韶率军攻占熙、河、岷、宕、洮、叠等州,招抚了河湟一带的吐蕃部落30余万人,拓地2000余里。宋朝将这一地区设为熙河路,史称“熙河开边”。宋朝由此控扼了西北门户,斩断了西夏的右臂,同时也激活了赵顼对西夏用兵的梦想。
西夏国主秉常提出向宋割地求和之议,被西夏国梁太后囚禁。赵顼以宦官李宪为主帅出熙河路,外戚高遵裕出环庆路,刘昌祚出泾原路,宦官王中正出河东路,种谔出鄜延路,分五路大军大举进攻西夏。
李宪攻占兰州城后,因其他各路军的失败,也接诏班师。赵顼不甘心灵州之战的失败,接受沈括与种谔的建议,徐禧主张在永乐筑城,遭到沈括与种谔的反对,但徐禧固执己见,筑永乐城,赵顼赐名“银川寨”。
此举为西夏边境之大患,西夏立即发全国精兵与宋军展开殊死搏斗,徐禧不纳守将任何建议,频失战机,致使永乐城守军全军覆没。赵顼强兵开边的梦想由此破灭。
永乐城大败后,赵顼抑郁染疾,于元丰八年(1085)三月在失望之中病逝,皇位由10岁诸子赵煦承位,即宋哲宗。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
三、赵煦病逝,其弟赵佶腐朽统治。
元祐年间在高太后、司马光等人的主持下,熙宁变法措施基本被废除,史称“元祐更化”。高太后去世后,赵煦亲政,再次起用变法派官员,恢复熙宁变法的各种措施。当时年号为绍圣,史称“绍圣绍述”。
杨畏提议恢复新法。元祐九年二月,赵煦任用李清臣、邓润甫为执政大臣,两人倡议“绍述”即继承其父赵顼的变法事业。
章惇拜为首相,曾布入主枢密院,变法派官员重新控制朝政,开始恢复免役、青苗等熙丰新法。设立“诉理所”清算元祐反变法派官员830家之多。
元符三年正月,年仅25岁的赵煦病危,没有子嗣,五位皇弟成为嗣君人选。宰相章惇建议立简王赵似或申王赵佖。向太后主张立瑞王赵佶即宋徽宗。
赵佶即位后,向太后垂帘听政,这期间变法派官员再次遭到打击。向太后去世后,反变法派官员失去政治依靠,变法派“子承父业”的舆论再起,赵佶立即转向新法,改年号为“崇宁”。
曾布为了排挤韩忠彦,提拔韩的政敌、已被罢出朝廷的蔡京为执政。蔡京升任左相与赵佶一起,开始了北宋末年的腐朽统治。
蔡京为赵佶所信任,他不但滥立名目任意搜刮,又怂恿赵佶以御书发布君命,破坏原来的决策程序,以满足赵佶的各种荒唐要求。
赵佶君臣的疯狂搜刮和腐朽统治激起了各地民众的反抗,其中以北方的宋江与南方的方腊规模最大。宋江军转战海州,夺取官军巨舰十数艘,但在遭知州张叔夜的埋伏后,接受招降,其中有36位成员受到宋朝的封官,方腊率部众20余万退守青溪帮源洞,在宋军与地方武装的夹击下惨遭镇压,方腊被韩世忠所俘,八月在开封处死。
赵佶编修《道藏》,曾下诏温州送明教经文入藏。政和四年,赵佶得知两浙明教信徒建立斋堂,在夜间集会,便下诏取缔明教。镇压方腊后,明教被定为邪教严加镇压,并被称为“魔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