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不做”这个概念确实让人难以接受,可是我们把它放到特定的场景下验证之后,似乎就不是那样难以理解了。
春节前我已经全仓入手,看着手头的股票持续下跌,却苦于没有再多的子弹,我就只能“什么都不做”,白白的错过了千载难逢的补仓机会。
但是咱们深入的想一想,如果我看到下跌就补仓,可是那是连续的七连跌,甚至九连跌,我又需要多少子弹来补仓呢?假如补过之后还是持续下行呢?
况且我已经把自己可以判做死刑的资金全部入市,再增加投入,就是不能判刑的资金,那也会影响我后期的心态和操作,并且也违背了自己的操作纪律,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总之,现在看来“什么都不做”的策略对我而言是最佳选择。
春节后开市第一周,市场持续反弹。我看着手头的股票开始翻红,心里又开始蠢蠢欲动,总觉得这个波动只是暂时的,于是就忍不住把自己前期的一些低价筹码落袋为安。
可是,市场的基本规律就是如此,你买的时候他持续阴跌,让你没有希望。你卖的时候它又会持续上涨,让你后悔自己卖早了。
回头看看,原来这个时候的最佳策略还是“什么都不做。”
那么跌的时候不买,涨的时候不卖,怎么可能会盈利呢?我最初也是有着这样的疑问。我就试着分波段操作,假如手里一共有三千股,那就在第一次涨停的时候出售五百股,第二天又涨停的时候再出售五百股,这样到了第五天一般就该翻盘了,再等等到合适价位的时候持续买入。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赚到一些价差,趁势拉低成本价格。坏处是交易频率比较高,会增加交易成本,同时也有可能踏空,卖出去之后还在持续上涨的话,就比较尴尬了。
降低交易频率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不容易。在自己的贪心驱使下,“什么都不做”就显得尤为可贵了。今天我们再次面对镜像世界这个概念,明白投资这个事情在确定标的物买入之后,其实依靠的都是运气。那么“什么都不做”就成了这个世界里的最优解,我在系统里设置好买入价和卖出价之后,就等着自动成交,让运气帮助我在关键的时候做出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