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年饭桌上的一幕,让我看清一个孩子变“自卑”的过程

新年饭桌上的一幕,让我看清一个孩子变“自卑”的过程

作者: 娟然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3-01-29 20:08 被阅读0次

    大年初二,我们几大家子相聚外婆家,非常热闹。席间,大舅提出要每个孩子都表演一番,才有压岁钱收。

    一时间,孩子们有唱歌跳舞的,表演弹琴的,英语朗诵的,还有一分钟还原魔方的,就连4岁的小妹妹,也背了好几首诗。

    只有表姐8岁的女儿YY,安静地坐在角落,低头不语,极力地想掩盖自己的存在。

    但还是被大舅察觉,点名让她唱一首歌助兴。

    YY鼓起勇气开了口,结果还没唱到一半,就被小弟弟嘲笑跑调了,一时间,孩子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大呼“跑调王”。

    一瞬间,YY羞红了脸,不知所措。

    旁边的亲戚连忙打圆场说:“没事没事,咱们其他方面优秀就行了,是吧?”

    可一旁的表姐不但没有顺势给女儿台阶下,反而“补刀”:“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啥啥都不行,考试也经常不及格,将来高中都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此时,YY的脸涨得更红了,两个小手紧攥着裤子,头也垂得越来越低。

    我连忙把她带进房间安慰,她却哭着说:“妈妈说的对,我真的很差劲,我这不行那也不行,我还是不要出去给她丢脸了。”

    有句话说:

    “让孩子自卑的方式有千百种,而在大庭广众之下,让孩子抬不起头来,无疑是最残忍的一种。”

    现实生活中,父母最常犯的错误就是——

    孩子当众出丑时,他们想到的不是去维护孩子,而是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把孩子伤得体无完肤。

    一、被扒光面子的孩子,“里子”早已惨不忍睹

    知乎上有人问:小时候过年哪个场景让你记忆深刻?本以为答案会温馨而美好,未曾想,近3000条回答几乎都是:

    被说出糗事,被当众揭短,被嘲笑调侃。

    网友@楂乍说,有一次,不过是多吃了一碗饭,结果本来就有些紧的上衣“嘣”的一声就裂开了,从腋下一直裂到衣摆。

    自此,逢年过节,哥哥总是把这件糗事反复拿出来说。

    她气得直哭,妈妈却一脸无所谓:“谁叫你不长脑子,净长肚子了。”

    被嘲笑时,她已经很难堪很受伤了,可妈妈的话,无异于再给她浇一盆冷水,让她从头冷到脚。

    以至于现在,减肥一直是她的执念,每次只要多吃一口饭,她就自责不已,甚至要强行让自己吐出来。

    也因为减肥,她脱发严重,睡眠不足、月经失调。

    很多时候,伤人的从来不是拳头,而是舌头。

    大人觉得没有恶意的“玩笑”,早已在孩子心里掀起了惊天骇浪,成为孩子一生难以愈合的伤疤。

    网友@小茶回忆说,小时候过年玩鞭炮,因为不小心摔了一跤,直接把门牙给崩掉了。

    第二天村里搞活动时,便有很多小伙伴嘲笑她说话漏风。

    一旁的爸爸看见她被嘲笑,不仅没有护着她,反而把她当时一嘴泥巴和血水的糗样当做笑料说了出来。

    一瞬间,全场哄堂大笑。

    她说:“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就像全身被扒光了一样难堪。”

    那一刻,一股强大的羞耻和悲愤迎面扑来,瞬间将她的自尊心撕得粉碎。

    本该愉快温暖的春节,变成了一场她再也不愿经历的噩梦。

    直到现在,她都见不得人家笑,她不自觉地认为人家是在嘲笑她,每天活得拧巴而压抑。

    当众出丑,对孩子而言,从来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巨大的伤害。

    想起《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

    情绪记忆很难忘记,尤其当它来源于视觉感官时,能够引起情绪波动的画面,要比平淡无奇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这类记忆被称为“情绪记忆”。

    当众出丑、被嘲笑,对孩子的情绪脑伤害很大。

    童年受伤的记忆,会植入潜意识深处,不断折磨着孩子的内心,甚至影响孩子一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童年阴影”。

    二、没有“里子”的孩子,内心都有个自卑抑郁的黑洞

    电视剧《小欢喜》中有这样一幕。

    学校誓师大会上,方一凡为了帮大家拍照留念,爬到了顶棚上去,结果却不小心摔了下来。

    方一凡觉得脸上过不去,便顺势装晕,被送到医务室。正当大家担心方一凡的安危时,爸爸方圆发现了儿子的伎俩。 但他并没有直接揭穿儿子,而是等众人走后,才和儿子谈话。 

    这部剧播放时,许多网友都很羡慕方一凡有方圆这样的爸爸。

    孩子从4、5岁开始,就已经开始顾及面子,有了自尊心和羞耻心。

    父母维护孩子的面子,就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一个孩子,如果自尊心总是被践踏,那他的成长之路往往会变得异常艰难。

    教育家尹建莉曾分享过一个抑郁患者的案例。

    有个5岁的女孩,有一天不小心尿床了。妈妈有些生气,一边抱着湿褥子往外走一边说:“这么大的孩子了还尿床,晒到外面让别人看到,真是丢人。”

    当时他们住的是大院平房,周围邻居很多,女孩顿时觉得颜面无存。从此,她陷入了“尿床魔咒”:隔三差五的尿床,一直持续到成年。

    童年时治不好的尿床、邻居们的指指点点、再加上父母的挖苦讽刺,这些羞辱感,深深地烙进她的性格里,变成了长大后挥之不去的自卑与压抑。

    考大学时,为了避免被嘲笑,她放弃了家门口的名牌大学,选择了离家远的普通大学。大学时,自卑的心理,让她拒绝了所有对她有好感的男同学。

    直到中年,她割腕自杀,父母流泪道歉,她几十年的心结才得以好转。

    作家毕淑敏说过: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身上确认自己的存在。

    如果连最亲的人,都不顾孩子的尊严,否定孩子的价值,那么孩子是无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的。”

    孩子人小,但面子事大。

    每一次出丑,都是折下孩子面子的一角。

    每一次受辱,都是撕裂孩子自尊的利刃。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只会把自卑和抑郁活成人生的底色。

    三、父母懂得撑腰,孩子一生抬头

    傅首尔曾在一档节目中自曝,自己非常擅长“护犊子”:

    “亲戚聚会,人家让我儿子背个诗,我会说让我来背,别让我儿子背,我给大家唱个歌都可以。”

    因为她知道,饭桌上的这种要求,会让儿子觉得很急促,如果别人背五首,他一首都结结巴巴,出丑的儿子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觉得自己不行。 

    英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罗素说过:“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站在孩子这边,守住孩子的自尊底线,呵护孩子内心的健康。

    在《不完美的礼物》一书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妈妈带着8岁的女儿逛百货公司买鞋子。恰巧当时卖鞋子的专柜在放一首流行歌曲,她的女儿情不自禁就跳起了舞来。

    这时,专柜旁边有几个大人也带着孩子来买鞋子。他们全盯着女儿跳奇怪的舞蹈,有的脸上露出取笑的表情,有的则交头接耳,指指点点。

    女儿顿时觉得难堪,停了下来,求助地望向妈妈。

    看到别人对女儿议论纷纷,妈妈虽然也觉得很尴尬,却还是笑着鼓励:“你可以把稻草人的动作加进去呀!”

    一句简单的话,却给了孩子莫大的能量,于是女儿继续开心地跳起舞来。

    而妈妈也认真地欣赏着女儿的即兴表演,不再管别人异样的目光。妈妈说:“我不想‘背叛’我的女儿,我选择站在女儿这边。”

    和孩子站在一边,就是选择和孩子一起一致对外,帮孩子挽回“面子”。 

    这样的守护和站队,会给孩子的自尊注入养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这样的力量。

    父母替孩子撑腰,孩子才能一生抬头,成为舒展而自信的模样。

    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的反馈和评价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塑造孩子的行为。

    孩子出丑时,父母不同的反应和态度,决定了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希望父母们都能明白:

    我们要面子,孩子也要,这是孩子的自尊。我们爱面子,也要维护孩子的面子,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我们对孩子的每一份共情和维护,都将化作孩子内心成长的动力。

    这个新年,愿父母们都能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多一点温暖和尊重。

    一个自尊自爱的孩子,才能活得无所畏惧,自信而坚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年饭桌上的一幕,让我看清一个孩子变“自卑”的过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mp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