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右边的那个左啦……还是在校大学生一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这个小白训练营里的收获!
我在这个群里的出镜率不高,很多时候我不是在上课就是在下课的路上~这也使得爬楼成为了我的一种学习方式,以前想着爬楼没准能减肥,现在看来爬楼还能生智慧。
我从小家庭经济情况不算很好,但是我父母很爱护我,尽量满足我的需求,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也学会了节俭、不浪费。也正是因为如此,父母总和我说:“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路”,其实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虽然大家都说会读书的人会赚钱,知识就是财富,可是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具体如何能够创造财富,或者说是理财。相反,接受到的更多是鸡汤,“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暂且不说机会何时降临,该怎么准备呢?这些鸡汤不是不好,只是还缺一个能将它们装下的实实在在的碗。
记得高一上学期,政治课就是讲经济模块,我知道基金、债券、股票都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但也仅仅停留在这个浅显的认知层面,并没有真正接触。说是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是我连这个篮子长什么样、如何判断它结不结实都不懂。每每路过财经频道,听着主持人和专家讲着听不懂的专业名词,分析着一大堆数据,我就脑阔疼:还是看其他的吧。我有赚钱心,奈何它高深啊。
八月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了这个小白训练营的讯息,才9块钱!二话不说就报了。这些天,我的理财观念得到了重新塑造,打破了我在理念上的许多误区。在看一个个例子的时候,我也在对照着自己。
阅读《一个普通人怎样靠股票赚到100万?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时候,我很惊讶,死胖子能够这么早就对自己的财产有了一个规划,存钱的同时还不会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坚持储蓄,放宽心态进行股票投资,达成毕业后10年内赚够100万的目标!!
回想自己小时候,没有固定的零花钱,都是随用随取,因此,我也没有自己的小金鹅。上了大学,我有了存钱的想法。家里每月给我固定的生活费,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其他临时出现的缴费,我估摸着自己每月怎么着也有剩,唯一不太一样的就是实际剩的比预计的要少。我想着,不对啊,除去必要的开支(我认为的)也没干什么。现在我找到了原因:
1.没有明确每月该存多少钱,不是先储蓄再消费,而是颠倒了。以至于估摸着花,最后就估摸着剩。想起舍友和她妈妈的对话:“你不要一次性把一整个学期的钱都给我,分开给!分开给!”
钱越多花销越多是有道理的,哪怕每笔都省一点,如果不做好总额的把控,就会在“我还负担得起”的心理作用下越买越多,最终是存不了多少钱的。
2.消费时没有分清必要、需要和想要。相信年初每个人都有收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支付宝账单吧,我的两大阵营一个是学校超市,另一个是淘宝。
我在学校超市的消费就像“拿铁因子”,买个小零食,买个饮料,现在想想,真是在用自己的钱养胖自己,瘪了钱包。
淘宝就不用说了吧,人称剁手利器。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情况,有那么些时候面对淘宝,心想,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我应该不会再网购了吧?可是现实分分钟打脸。
马云爸爸三天两头搞个活动,兄弟姐妹们,就说你们买不?借某网友的一句经典:双11以前让你知道你只是光棍,现在让你知道你不仅光棍还没钱-_-||
其他的先不说,女孩子嘛,谁还没几个化妆品啊。有一段时间我想学化妆,就自己东拼拼西凑凑买了化妆品。现在妆是会化了,可是化妆品的利用率并不高,其中有些产品对我来说可有可无。后来为了让桌面更清爽,还特地买了收纳架,不然对我这个有洁癖的人来说看着真糟心。
在买买买的过程中,就透露了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差别,有目的的买才对,否则只是浪费时间买东西占空间而已。
参加这个训练营,形象生动的例子让我对理财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保险,父母很早给我办了一个保险,高中毕业的暑假突然有一天和我说你去人寿,看看有没有一笔钱入账。当时我一脸懵逼就去了,发现得到的钱和保费相比并不多。现在我知道保险还分消费型和返还型等等,保险重在保障,就别指望它的收益能跑过通胀,还是看看基金和股票吧。
《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敏俊在地球生活了400年,他在朝鲜时代低价买下了大片的土地,也就是百年后的首尔,翻译一下就是,这是朕的江山~就算韩国的地价房价没有中国的贵,那也是一笔巨巨巨额财富好吧。他的唯一好友兼律师在帮他整理财产的时候感慨道:老师,你说我的祖先当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购置土地呢,不然我也不会这么窘迫了。
这多符合复利的三要素:时间越早越好,人家早了400年;投入越多越好,人家都买了数不清的地;收益率越高越好,首尔的繁华不够吗?遥想当年,教授他老人家还被人追杀的不要不要的。看看现在,这不活得好好的嘛。时间就是金钱,低价买进,超高价卖出,都教授成为了低调的富豪!
虽然我们无法像都敏俊一样一活就是几个世纪,但是我们可以尽早学会理财,让原本需要更久时间才能得到的财富加速靠近我们。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一起努力吧~
54期128班2组03号 左 毕业感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