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后,照理应对医学有关的事物不再多考虑,但为什么他一直忘不了藤野先生?直到夕拾朝花之龄却依旧对他心怀感激?抱着此般疑惑,我读完了全文。
藤野先生十分细心。他了解学生的情况,才会逐字逐句地帮助鲁迅先生修改笔记。对于初至国外,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藤野先生无疑给了他最初的关怀和友善,仿佛雪中送炭,或许正是这一点让鲁迅先生感动至深。
学生都是求学者,好学的老师却不很多。藤野先生询问关于中国女性缠足的现象,可见他对封建文化的了解并不少。虽然还是关于解剖学,但也足以显示其知识面之广,以及对非本国知识的了解。孔子有云:不耻下问。藤野先生为理解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不以,向学生求教为耻,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藤野先生诸如此类的优点,给了鲁迅先生做人之道的启发,正如刘绍棠笔下的田老师,给了他最初的启蒙,才造就了这般鲁迅。
“国际生”需要的是老师在政治立场上的客观,藤野先生即如此。在日本学生观看枪毙视频时,无不叫好,却忘了一旁的鲁迅先生。后来他请求结束学业时,藤野先生应该明白这其中的原因。至于欲言又止,或许只是因为他是站在日本人的角度,不太好开口罢了。
亦师亦友的存在更是难能可贵。在鲁迅先生即将回国时,藤野先生要求他时不时“传书报平安”。作为藤野先生讲,他的学生数不胜数,鲁迅先生只不过是其中并不突出的一个。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对鲁迅先生的关注程度可想而知。这样的形式,与师生间的汇报不同,这是仿佛朋友间交流的程度。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此刻起,藤野先生基于鲁迅先生,似乎已是故交。
胸怀天下则是极高境界。藤野先生为了中国医学发展,为了学术的传播方对鲁迅先生给予关注。浅显些说,即为文章所言,而深入则已变成推动人类技术,人类文明的发展。胸怀天下方成大业,尽管他不被世人熟知,但至少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伟大的。
藤野先生于鲁迅先生,必定是黑暗中的一丝光亮,让他找到方向,找到希望。而这样的存在,又怎会被忘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