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咨询每天坚持更文的战友,他从何获取写作主题,能够不断有着新的思考。他回复说,现养成了不更文就不舒服的习惯,于是就以最有印象的,最感动的,或最有感触的作为全文主题,总能写出文字来。
从战友的回复中,能感受到长期写作累计后带给他的自信,思路,概括性的能力。而战友这个听起来并不太复杂的指引,偏偏打破了我这一段时间的写作理解。每次作业雨,我会阅读4-5篇的文章,既有看似应付性文章,也有能量爆格的升华文,也有实用性满满的知识、技术分享文。应付性文章固然不好,但各种心灵鸡汤升华文,如我的长期性文章,几乎让我质疑这种写文的意义性。我确实可以在写作中一步步思考,这段时间里的累积性感悟,却臆想性的拔高自己的所获。虽然,发现问题的过程是种实实在在的收获,但硬给自己扣个前进的虚拟的未来荣光蓝图,不免有为写而写。当然,我可以为自己开脱,写作成长必然有青涩的过程,总会成为在多年后无法直视的烂文,但意识到路径不对时,对自己便产生一条直线形的质疑(表达能力已经接近报废,心理感受成型,文字无法成型。题外话)。于是,战友的指引从天而降时,我意识到我只是太一根筋。我认为我的鸡汤文,总是千篇一律,甚至我长期可以阅读到战友的类似文章时,内心保有怀疑感。却没有认真思索过,一篇文章,为什么一定要有新成果?一定要有未来展望?我在上篇文中其实已经表明过这种想法,奈何惯性思维影响我寻找新的主题。
重新回归到我的自身的困惑点,如何打破写作维度的瓶颈?在写作中总结出几种渐进方式,仅作为未来无法开启新思路时的借鉴,不失为一种收获。至于,是否类同于以往的“应用文”,此文已无须被作答。
1.生活观察法
就如战友所建议,文章取自日常生活琐事。有同事夸我的眼睛其实很漂亮,我嘴上客气,实则已将对方看成一个高情商朋友;有同事夸我,你的身材很好,我嘴上客气,内心也只是泛泛,毕竟大多数人总爱这么大范围的说个好话。这大概能够体现一个人是否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在普通的生活中,发现或者体悟别人并未意识到的,然后记录于心,或记录于笔中,往往便形成了一次思考结果。我确实没有梳理记忆形成的习惯,当下体悟满满,稍瞬即逝,所谓的印象点也就模糊不清,直至被下一次的其他性片段驱逐。
日常生活,具体能记录什么?比如很可能今天在工作中,发生了一件低级错误,这几乎让人面红耳赤,内心慌乱,本以为自己能够掌控最熟悉的项目,却还是掉以轻心。这种惭愧感印记一旦被作为警钟,多少能够克服老油条的应付行为,在保障基础价值时,提高工作效率。又比如,今天接到父母的慰问电话,想到自己已经许久未主动联系老人家,他们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的?自己是否真能体会天下父母心?自己所谓的孝顺是否真正有意义?我该如何调整自己与父母的沟通方式?
2.读后感
就我所知,班长的刷书速度极快,于是他的读后感总结,大体是有益于读者的。他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很快找到主题,并能形成一篇排版精美,内容饱满的文章。这种过程收获,既保证了所获知识的记忆性,也初步地融会自我认知去做概括性应用。我偏偏是成了购买许多书籍,却难以坚持阅读的坏习惯,需要分享点什么时,搜肠刮肚,才觉无半点墨水。
于是,我开始转战碎片阅读。关注了各类公众号,原并未察觉出有何意义,后来强迫自己选择性阅读时,既找到充实感,也发现更广博的认知。比如和菜头,他的自信与清晰逻辑思维,在文中横冲直撞,却让人畅快淋漓,即使部分观点相左,却也不禁想要拍手成服。比如EXCEl精品阅读,才知道某些公式的简化原则如此而来,再次使用时,既信心满满,又能有限能力内调整所需。
所谓胸有墨汁,便容易找到了分享的口径,文章主题也便不是那么难以找寻。
3.记事本
我们曾经是以日记形式开始写作的萌芽,然后才知道了叙事是什么定义。所以无论何时,不排斥流水账文章。我很敬重有些战友对文章的尊重感,他们说,这样的文章我真是不好意思展示于人。我有稍稍的惊诧,我从不畏惧于无字可写,深知内心的热切,但只以文章能够展示于人而开心。那些文字,在自己眼里就是美好而跳脱的,她将自己的心思跳成平缓的故事,她将自己的青涩跳成又苦又酸的滋味,百般的自己,在文中独一无二了。
日记,培养叙事能力,故事描写能力,不可小觑。
本次总结,几乎就是仓促的,脑子中始终盘根错节着工作重任,归纳出自行可用又可说服自我的文章,确实充满焦虑感。但每一次的写作焦虑,虽然特别煎熬,却在之后尝到甜意。另外,即使每次都需思虑很久,才能堆砌成文,但一直确保字数在1000字以上。字数不能代表文章可读性与严肃性,却能给自己足够交代与足够的思想遨游的边缘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