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笔记
第十三本《被讨厌的勇气》3.22-3.26

第十三本《被讨厌的勇气》3.22-3.26

作者: 喜马拉雅山上的花 | 来源:发表于2016-03-28 08:56 被阅读77次

        本书主要体现的是“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阿德勒哲学思想,通过智者哲人与青年的对话,将高深莫测的心理学和哲学问题结合贴近生活的例子,用通俗易懂的需要娓娓道来,相对于弗洛伊德与荣格思想,更能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

        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你眼中也许出现出复杂怪异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自身发生变化,世界将以简单的姿态出现。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样。小时候总觉得一颗糖都是奢侈之物,含于口的感觉似乎都丰富了童年的色彩,但现在若拥有一颗糖,再也不会有当时的那种快乐,这些变化中,糖是没有变的,而是我们的主观看法出了问题。

        阿德勒心理学挑战了当时的弗洛伊德“原因论”的权威,他提倡的是“目的论”,那“原因论”与“目的论”究竟有何区别?

        若一个小孩性格内向,自卑且不合群,那这个孩子基本可以定为“性格孤僻”,以弗洛伊德的“原因论”来探究小孩的过去,他不爱说话是因为从小父母对其过于严厉,期待过高。他每次一开口,必定会遭到反对,遭到他们的耻笑。那我只好乖乖地缩进壳里,用沉默来抵抗。但这样的原因探究并不会让小孩得到改变,于是阿德勒提出以目的为导向,一切都在于我们自身,只要他从心底里鼓起勇气,树立起不怕反对的信念,他就一定能变得健康。至于他为什么依旧孤僻,因为他不愿变得开朗,他自身并无此意愿。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从而否定了心理学创伤。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改变生活往往需要很大的决心,产生变化的“不安”与不变带来的“不满”,你一定选择的是后者。

        越自卑的人越自负,“因为有A才不能做到B”的,他们的言外之意是“只要没有A,我也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人”,如一个人说:因为我学历低,所以我无法成功。去暗示:如果我有高学历,我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也能成功,我被埋没的真正原因是学历,将自己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自卑感其实人人都有,但有些人却不会长期忍受这种状态,你自卑的恰恰是你欠缺的部分,如此一来问题不就在于如何弥补这一部分了吗?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在宇宙中,于是人际关系话题也就无法消失。阿德勒把这些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爱的课题”三大类。不管是哪个课题,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把别人看成“伙伴”而非“敌人”,一切就简单得多。你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讨厌的人,但是毫无关系,对你而言,你就是主体,别人的看法仅仅代表对方的世界,与你的行为并没有太大关系,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不该寻求别人认可为目的而活着。

        最后,真诚地接受不可交换的“我”的自我接纳,好不怀疑人际关系的基础,从而无条件得他者信赖,有勇气,所有人都能获得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三本《被讨厌的勇气》3.22-3.2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sj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