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道泱泱

茶道泱泱

作者: 诗酒芳华 | 来源:发表于2023-08-26 04:35 被阅读0次

    有人说:茶道源于曰本。我不以为然。我们知道日本原没有茶,只是1200年前,也就是曰本的奈良时代才由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公元688-763年)和日本的留学高僧最澄法师(公元767-822年)带入日本。至公元805年,最澄法师从中国留学回曰本时帶去茶籽,种于日吉神社旁边,才有了日本的第一片茶园。至今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记述此事。也就是说,日本的饮茶、种茶最早是在公元805年,即我国的唐朝(公元618-907年)后期。而我国自神农发现茶已有4600多年历史,至唐中期名儒封演所著《封氏闻见录》中就提出了“茶道”的概念。那时日本国内恐怕还不知茶为何物,岂能有“茶道”之说。这就是有据可查的“茶道”最早记录,何来“源于曰本”之说!

    我国茶道的概念,最初当然是茶圣陆羽倡导的饮茶之道,包括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品饮等一系列程序、礼法和规则。古人茶事总是那么风雅 在长期茶道茶事活动中,茶人们发现了茶的很多优良品性,为茶送了很多雅称:因为茶曾为唐武宗李德裕肉食消毒,故称“消毒臣”;因为茶能提神醒脑,故称“不夜侯”;因为茶可以洗除心中烦闷,故称“涤烦子”、“忘忧君”;因为卢仝的七碗茶诗,故也称“清风使”;因为茶有余香,故也称“余甘氏”;因为唐代姚合品茶诗,故也称“清友”……。正因为茶道的高雅、典雅、儒雅、清雅、康雅、风雅、优雅的特质,深得各阶层甚至宗教的赏识和认同,纷纷引进和併纳进本门本派并结合本门派的宗旨和教义发扬光大,形成全社会纷纭众多各有特色的茶道。特别是儒、释、道三教,更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和内涵。

    儒家文化是茶道的源流活水。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唐代中期提出茶道的概念以来,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程中,唐代,茶道初期,儒家就把太和、中庸的哲学理念渗透到当时茶道中。宋代,儒家又提倡借茶励志,把茶道当成修已成仁的人格思想。认为茶“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可在品茶活动中陶冶心志,促进人格完善。在细细品啜,徐徐体察之余,在美妙的色、香、味的品赏中,移情于物,托物寄情,从而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范仲淹说:品茶后“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名列唐宋八大家的曾巩也在其《尝新茶》诗中说“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可见,儒家对茶道的修身养性和高尚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断自我完善。另方面又把茶道的基本精神归纳为“和、静、怡、真”的四谛。到了明代,儒家又在茶道中融入了我国古代的自然哲学思想,提出“茶宜十三条”和“茶忌七条”。为茶道的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提高、完美茶道内涵。很多大儒名家还不断提笔写诗、填词、作文、撰联……为茶道点赞、高歌,画家、书家也泼墨作画,挥毫写联。资料显示,自唐以来一千多年间文人雅士约写出茶诗茶词12600余首,涌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元稹、白居易以及苏轼、陆游、李清照、郑板桥等大批茶人茶诗茶词,还有怀素、趙孟頫、唐寅等一大批才子名家的书、画、联。正是儒家这种无处不在,持之以恒的茶事文化操作,使茶道获得源源不断的活水滋润,茶道内涵也就不断丰富,不断增彩。

    很多大儒名儒还把茶当成了故人、朋友。黄庭坚就在他的“品令茶词”中无限深情写道“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佛家禅茶一味为茶道提供了广阔天地。佛家讲究坐禅,且要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眠。茶的特殊属性正好是这五调的无上妙品。著名茶僧、我国茶道奠基人之一皎然在他的《飲茶歌诮崔石使君》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飲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茶成了佛门弟子修行时的飲品广受欢迎,需求巨大。寺庙成了茶叶生产、采制和茶道文化活动及茶人交谊的中心。僧人、茶人、文人写茶诗、吟茶词、作茶画,互相唱和交流,推动茶道蓬拨发展,茶道促进佛门功课同时也融入寺院生活中,丰富了僧众集体生活的寺院茶礼,促进佛教发展。同时也促进茶人交谊和茶文化发展。很多僧人、茶人、文人建立了深厚友谊情谊。茶圣陆羽和皎然大师就情谊如山。有一次皎然大老远來访陆羽,刚好陆羽不在家。皎然明知他不会很快回来,也舍不得离去,一整天绕着陆羽的草堂团团转,不时去敲门,时而到驿道或村口、码头等待。但是最后还是盼不到故人身影,只见到寒花寂寂,暮蝉愁噪,“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悠”(《往丹阳寻陆处士不遇》)僧人和茶人的结缘,茶事和佛事的紧宻联系,为茶道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有道是天下名山僧占多,据官方不完全统计,唐玄宗时,全国有佛教寺庙5358座(不包括民间地方小庙),在册僧众,126000多人,而当时全国人口仅约7000万。佛门茶事兴盛以后,茶寮、茶堂、茶鼓、茶头、施茶僧、茶宴、茶礼随之出现,特别是寺庙种茶,制茶,出现了许多名寺名茶,甚至不少成为皇家贡茶,如顾渚紫笋,君山银针和湖北鹿苑茶等。寺庙茶业发展,为茶道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推动茶道不断发展。

    道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茶道注入鲜活灵魂。笔者曾有幸结识武当道长张嗣玄大师,他是文武双修的世外高人,虽已是耄耋之年,仍身轻似燕,行走如风,每天一套太极拳行云流水、风生云涌,不说惊天地泣鬼神,也足以傲视当今武林;书法造诣更是有大师风范,我一直珍藏着他惠赠我一帧百福法书,用100种不同字体写“福”字。我也曾向他请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学。他略作思考后,悠闲自得喝一口茶,

    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太极拳很多功法来自动物,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鬓;书法也一样,如蚕头雁尾,龙跳天门,虎跃凤阙……”。言简意赅,语平义深,发人深思啊!我认为,这就是朴素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道长,在他的《水调歌头-咏茶》中也写道“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道家这种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出世态度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的“无己”境界,在品茶中,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的空灵,谓之“坐忘”。道家这些哲学理念融入茶道中,茶人也身心一新,除了茶,心眼中月有情,山有情,风有情,云有情。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茶人好朋友,一切行为举止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动如行云流水,静如山岳磐石,笑如春花自开,言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发自自然,任由心性。道教为茶道激活了灵魂,茶道为道教增添了新的风彩。

    写了这么多,也许你会问,究竟什么是茶道?我想借用陈学荣先生的一段话告诉你:由于受到儒、释、道长期影响,“中国茶道美学已不可能只是生活美学,而是淡泊优雅的山水墨画,是激越典丽的唐诗宋词,是天人合一的道家修行,是参禅悟道的佛门要义,已是宏润深切的艺术美学和哲学美学了”。茶道泱泱,说到底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人道,也是我们党和国家倡导的山、林、江、河、湖、草、沙,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道泱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yup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