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被刘润老师的勤奋折服
1、刘润老师在文中的勤奋,让人动容;审视自己,差距太大;这也正是自己提升的空间和前进的方向。
2、我也一直有个个人见解:在人生某个阶段,就应该有某个阶段特征表现,并去做该阶段应该去做并要做好的事情。
比如,读书。幼年时期,就是要在快乐成长的平台、环境中,培养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不是过于早熟的在人际交往等活动中,活成大人的样子。
还有,在成家立业,就应该尽快拥有下一代(纯属个人观点);毕竟,当下中国社会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这个观念谈不上好坏;但是,妄图在近几十年中国“长势喜人”的经济快速发展下,将几千年流传的文化“优化”,是不是有些太把当前几十年当回事了?
太阳底下哪有新鲜事!
二、韩国政治,是残酷而又黑暗的
1、朋友圈看到上面一篇推文,对韩国政坛有了新的认识:韩国政坛已被大财团控制。
2、当然,这样一个公号难免有一家之言、哗众取宠和不实言论博得眼球的怀疑;但是,看了评论,我释怀了。

3、政治,是黑暗而又残酷的;尤其是五年前张紫妍自杀、乃至再往前的崔真实事件,背后掩盖着韩国政府黑暗。
4、玩政治,手段要稳、准、狠!
三、不要被别人评价或世俗眼光左右
1、小岳岳已经成为“德云社”招牌,也在中国家喻户晓;当然,明星也有明星的困扰,每天活在放大镜下。
2、作为师傅的郭德纲,在对话里说的“人性”很准:那些比不上你的人,只能逞一时口舌为遮掩自己的自卑,也反映出内心深处的黑暗:不准别人比我好或强。
无它,人性尔。
3、今天读了一本书《跨界学习》,里面的“报复”的话题让我感慨颇深。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社会呼唤大侠,侠者悲剧结尾。
4、是的,我们想起了他——崔永元。
两会结束,有人戏称说:最不应该来的,来了——冯小刚。
该来的,却缺席——崔永元。
更可悲的是:逃税风波中的范冰冰,以《他杀》强势复出!
5、请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我们都在呼唤良知与英雄,却躲在良知背后,任由英雄被黑暗吞噬;
我们渴望光明与正义,却在一次次紧急关头完美的隐身,做一名合格的沉默者。
6、有这样一段非常知名的语录。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接著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
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
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
却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 Martin Niemoller, 马丁·尼默勒,德国新教牧师.1945。
7、我们呼唤良知,是因为社会的土壤已经发生恶化;
我们呼唤和平,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感到恐惧;
我们呼唤英雄,是因为自身受到不公平待遇以及自身力量的弱小。
可是,世界如何回馈我们?
8、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自助者,天助之;自弃者,天弃之。
唯有不断强大自我,才配得起这个世界对我们的另眼相看。
四、拆书:《玻璃笼子》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

2、本书目录



3、本书思维导图

4、本书精髓:从主流观点的反面角度,提醒我们自动化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告诉我们如何在自动化的大趋势中保持清醒。
(二)前言
1、他提出一个新颖角度,就是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便利,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隐患。
2、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仔细审视一下它从我们身上偷走了哪些东西。
3、我们和手机的关系,是一个相互驯化的过程。
就像我们的祖先种植小麦一样,表面上看是小麦给我们带来了食物,实际上我们也被小麦给驯养了,我们的祖先从游牧的生活状态变成了农耕的状态,身体也开始变得不适应野外生存,各种生存技能慢慢退化,这是一个相互驯化的过程。
(三)我们在慢慢的被周围的工具宠坏
1、技术的发展,很多事情变成自动化,导致的后果是我们的工作更加机械化。
2、飞机事故
在飞机失灵、需要飞行员马上做出反应的时候,由于之前太依赖自动飞行技术,导致飞行员的敏锐性和反应的准确度降低造成飞行操作世故。
3、GPS 也让我们的定位能力退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因纽特人。导航在北极极端环境下容易失灵,对设备的依赖降低了他们原本的定位能力,令猎人陷入困境。
4、大脑的海马体里有定位细胞;如果一直不使用大脑的导航功能,海马体就会开始萎缩,这会大大加大我们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
(四)自动化替代了我们的决策能力
1、我们最早发明轮子、汽车等工具,延伸了我们手、腿、眼睛等器官功能,是为了节省体力、提高效率;关键决策权还在我们人类手里。
2、自动化设备却通过大数据,在算法、程序的帮助下,越来越“懂”我们,并替我们做决定:导致人类决策能力降低的趋势。
3、过度依赖自动化带来的后果,它会慢慢偷走我们最基本的决策能力。
4、现代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更是增加了无效、重复检查的几率。
5、电商平台的推送看上去是帮我们在筛选更贴近我们喜好的产品,但是我们真正可选择的范围缩小了,因为自动化已经提前帮我们做了决定。
(五)自动化会钝化我们的思维
1、学习“生成效应”:比起别人直接给我们信息,我们对自己创造的信息记忆更牢固。
2、我们积极思考并动手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个技能越积累越多,我们的技能库存就越来越大。
3、电子化设备让我们的眼睛、手和脚等感官器官利用的越来越少;用得越少,退化就越严重。
4、比如计算器替代原来的“心算”,作者的意思是说,常规的数学计算能力,可以培养起我们用数学思考的思维方式,它不单纯是计算能力。比如,看到某个事情,如果首先考虑到概率,应用概率思维,那就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
(六)自动化还有未解决的道德问题。
1、自动驾驶难题:如果无人驾驶汽车为了保护乘客而急刹车,但是急刹车会伤害旁边的路人,那无人驾驶到底应该如何做?
2、假如有恐怖分子命令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伤害无辜的人,那这些机器人到底是应该完全遵循主人的意志,还是应该抗命?
3、如果只依靠自动化就会慢慢丧失掉我们自己的技能,所以在自动化开发和操作的时候,把人的操作也融合进去。
4、科技时代如何应对:作者虽然没有给我们具体的做法,但可以从坚持工作、把自动化与人工操作相结合两个方面来保持清醒。
五、
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