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告诉你两条信息
信息A: 演员吴京以主演身份参演了电影《攀登者》的一个角色;
信息B:刘强东在美国被警察拘捕;
假如这两条信息,你都是首次听说。请问直观来讲,你面对这两条信息,那一条信息给你的信息量更大?
我相信你的答案会是B。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下这个现象。
信息论中有一个自信息的概念,衡量一个自信息的信息量公式为
I(x) = -log p(x)
注:单位为bit,log是2为底
通过公式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越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

通过表格直观感受下,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概率为90%,那么他即使发生了,也只能带来0.152bit的信息量。
如果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为万分之一,那么这件事一旦发生,他带来的信息量为13.28bit。比90%时,大了约80多倍。
所以,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能给人带来冲击。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举的两个例子,
吴京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出演哪一步影视作品的主角,再正常不过了,也就是说,吴京以主角身份出演一部影视剧的概率很大(假如是90%),所以,即使你听到了这样一条消息,你也不会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从信息论角度讲,这条信息只给你带来了0.152bit 的信息量(假如吴京以主角身份出演一部影视剧的概率为90%)。
再来看,刘强东被捕事件。刘强东作为京东的CEO,平时给人以合法、正能量的企业家印象。所以,在美被捕这种情况,发生在他身上的概率看起来会极低。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带来的信息量巨大。
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为什么媒体倾向于报道爆炸性新闻。因为这种新闻都是小概率事件,他们的发生本身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信息量,这样会吸引具体的流程。
最后,我们再来看下信息量概念会给我们生活工作带来哪些启示
我们工作中,为什么应该主动倾向于解决负责的难题。因为问题越负责,能够解决的概率越低,也就是事件发生的概率越低,概率越低,那么一旦解决,信息量就越大。
讲到这里,你内心会想,这么简单的道理,我们都懂,这也没什么新奇的。是的,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将简单的现象复杂化,从信息论硬理论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现象。唯有思考的时候复杂化,才能在行事的时候简单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