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10月11日 癸卯年 八月廿七 星期三
备注:Day694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汉兴---从吕后到汉文帝》之《刘邦之死》
作者:李开元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出版社
名言佳句:既然大限已到,那就坦然承接,在上天的命定面前,不哀泣,不延留,一路英雄而来,一路英雄而去。
内容:在商山四皓眼中的刘邦是一个怎样的人?四人回答:“陛下轻慢士人,动辄辱骂,臣等义不受辱,所以回避逃匿。而太子呢,为人仁孝,恭敬爱人,天下之士,人人引颈仰慕,都愿意为太子献身效力,臣等为此而来。”
刘邦深为触动,谢四人说:”那就烦请公等,调教护持太子,始终不离。”
烈士暮年,生命苦短,人力所不能及的天限,在高起低落中显露出来。舞歇歌散,曲终宴罢。刘邦默默离去,从此死了心,不再提更换太子的事情。
在征讨英布的战事中,刘邦被流矢击中,伤病愈益加重。对于上天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心中有数。他拿定主意,行将离世之前,要与亲人友人、将想列侯、臣下百官,做一次最后的告别。这次告别,史称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是以皇帝刘邦为代表的皇族,与以列侯将相大臣代表的功臣集团间的个人约信。白马之盟,约束力有限,意义却非同寻常,对于西汉初年的君臣关系以及皇权性质的演变而言,可谓一种衡量变化的标杆,这一点,我们将来有机会再来细谈。
“共天下之诏”,是汉朝政府正式公布于天下的法律文书,相对于白马之盟的个人约信而言,具有公信的法律效力。
“共天下诏”的内容,相对限定于皇帝与诸侯王、列侯高官间的白马之盟而言,几乎涉及整个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是对白马之盟的强化和补足。临终前的刘邦,希望同时使用当时社会通行的习俗和政府的法律文书,安定君臣关系,安抚整个统治阶层,求得长治久安,不可不谓通情豁达、聪慧贤明。
启示:都说人在逐渐老去时眼界会发生较大变化,从刘邦几次三番想立刘如意为太子上就可窥一斑。
从时间上来说,刘盈生于秦始皇三十八年,当时的刘邦已经四七岁,还在泗水亭长任上厮混。刘如意出生于汉元年,刘邦刚做汉王时;从长幼上来看,刘如意是弟,刘盈是兄。
刘盈出生刘邦身边一帮兄弟,都来贺喜,认了干亲。戚姬,秦东郡定陶人,刘邦得到戚姬是他任沛县公时,大概是秦二世二年。戚姬随同刘邦征战,宛若常在军中随同项羽的虞姬一般。这仿佛也成了戚姬的宿命。
戚姬对于吕雉其人定是打听过也知晓其性格做派,故才吹枕边风让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免得母子日后遭人掣肘。
权势对于戚姬不仅是地位更是保命的必须。虽然理解他的做法但时也命也,让人不得不信有时候人的出场顺序非常重要,差一步都谬之千里。
当刘邦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想让心爱之人得偿所愿,可天时不给他改变的机会,商山四皓的坚定守护也让他放弃了挣扎。
是人总有私心,君王也是人。这本没有错,戚姬的野心也无错,可能是他不太懂在时局于己不利时保命为上吧。有时候显眼包的最后结局就是被打击被舍弃,也许低调远离朝堂去往杳无人烟的地方才是最有可能转圜命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