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视所有“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助长他人依赖的人”均为卑贱者,简称“贱人”。如果父母是这种贱人,儿女的人格便不会高贵;如果心理助人者是这种贱人,被帮助的对象只能更加卑贱!有缘才相会,有缘再重复!
我相信“21天形成一个习惯,90天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因此,对于正在进行的“文章点评新视角思维训练营”,我充满期待。
这一个月来,我除了早晨和中午各贡献两篇供大家点评的文章外,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每位加入训练营的学员进行观察,但努力做到只“看”不“说”——确实需要“说”的时候,我采用的是单独交流。
那天我在群里说了几句话,提到了一个心理学专业名词,很多学员发懵就近乎本能地问那个词是什么意思。立马,我便看到有人把对这个词百度的结果贴了出来。
我给她发微信问:“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吗?”
她立马就反应了过来,诚恳地说:“不该把百度的结果贴出来。”
我说:“尽管我已经反复强调过多次,但您却又一次在关键时候‘掉了链子’!您的做法让我很生气,但更担心通过您的做法所传递出来的焦虑,以及您始终难以克服的好为人师!”
她没再说什么,因为这样的话我已经跟她说过几次,哪怕心不服,嘴上也得服气。
昨天早晨我又试探性地贴出了一个学员提出的问题,结果还是有学员立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只能再次强调:“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一切好为人师,最终生不如死!”
这是昨天早晨的聊天截图,为照顾有些人的面子,我稍微作了处理!正如以上我举的例子,这段时间,我从学员的简书和点评中发现了太多的问题,但我认为最严重的就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甚至是赤膊上阵,而普遍缺乏必须具备的心理助人意识。
心理助人是助人自助!
这一点,必须印刻在每位试图通过心理成长的方式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助人者的骨子里,否则,所谓心理助人就成了一句空话,而且有百害而无一利。
可现实呢?
就是那位被我批评过的学员,在她所参加的历次课堂上,我都变着花样、力图穷尽各种可能地反复叮嘱——
“要对来访者的‘依赖’时刻保持警觉,要能够做到通过求助者的言谈便立马能区分开依赖的四种形式:不易察觉的依赖?阻抗式依赖?间接的依赖?直接依赖?”
“不要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迅速通过来访者提出的问题去发现问题背后隐含着的问题,然后判断这个问题是否具有心理学的性质并协助求助者解决其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都是当事人逃避的结果,解决心理问题必须从直面开始。因此,心理助人绝非告诉求助者‘怎么办’或者直接替代就能万事大吉,要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去探讨求助者‘为什么’成了这个样子,然后去发现到底求助者遇到的到底‘是什么’心理问题。”
“去看看‘咕咚’长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
我的这篇文章值得再读几遍!可一遇到问题,她的老毛病又犯了,我所说的又成了耳旁风。
心理助人意识要比心理助人能力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就是说如果没有心理助人意识,心理助人能力就无从谈起。比如,当有学员遇到问题不是自己想法设法去解决而是习惯于求助时,一个有心理助人意识的助人者得迅速意识到对方的依赖心理,进而尝试着提供心理帮助——至多也就是提出“去百度一下”的建议,而不是自己百度后直接给予。
一个缺乏心理助人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助人的。这话适合于所有心理助人者,不只是专业咨询师。如果不信,看看那些总是唠叨不断,一边为儿女“干”着又一边“怨”着的父母就知道了!纵观儿女、父母和亲子关系的悲剧,无非就是违反了助人自助的原则,从而使得依赖得以持续满足的结果。
哪有例外呢!
北岛有诗说“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我更喜欢将“高尚”换成“高贵”,将“卑鄙”换成“卑贱”,然后讲给那些卑贱者听。
或问:“卑贱者”指什么人?
必答:是那些人家没有“求”就主动去“帮”的人,这种人最卑贱;也指那些人家凡是有“求”就一定要“帮”——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的人,这种人次卑贱;还指那些……
唉!像我这样的心理医生,视所有“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助长他人依赖的人”均为卑贱者,简称“贱人”。
如果父母是这种贱人,儿女的人格便不会高贵;如果心理助人者是这种贱人,被帮助者只能更加卑贱!
一言以蔽之,所谓强化心理服务意识,就是努力不做贱人。
网友评论
贱人的贱绝对都是自找的,所以对方常常不会领情。就像李老师说的,一等一的贱,是上赶着非要帮人家,也不管人家需不需要,对人家好不好。帮助别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讨好对方,显示自己,还有满足掌控欲、权力欲等等,总之是基于不平等,且以满足助人者心理需求为目的。
第二等的贱是不懂得拒绝别人,抹不开面子,最后被面子所累的人。这种人,往往事做了却心理不平衡,觉得委屈了自己,便宜了对方,却没有意识到,明明是自己为了装好人,把自己撂进去的。
还有一种贱是基于无明,对于自己的身份和责任认知出现偏差。比如父母,把替代当作了爱;心理医生,把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当成了咨询水平高的体现,等等。对付这种贱,就只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了。
贱分好多种,背后都是责任的错位,界限的模糊,心理需求的不满足等等,要想不再做贱人,则需要清晰责任归属,了解彼此界限,对自己的心理需求有更清晰的觉知。
https://www.jianshu.com/p/be2941a87382?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_timeline&from=timeline
1、训练营群里的聊天互动,在我眼中是平平常常的交流,李老师却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心理咨询师的视角。21天的点评,让我意识到,哪怕一个最基本概念,在我已有知识体系中的含义跟心理学上的含义完全不同,深刻体会到在心理学这门里,我有多小白。当然这火眼金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我唯有笃定前行。
2、原来我是最卑贱的“贱人”。
卑贱者,简称“贱人”,是指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助长他人依赖的人。那些人家没有“求”就主动去“帮”的人,这种人最卑贱;也指那些人家凡是有“求”就一定要“帮”——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的人,这种人次卑贱;还指那些……
前几天还盘算着要不要给我们单元的老人拍照。跟楼下的老太太沟通几句,才明白其实老人是不愿意拍照的,一是不喜欢自己老态龙钟的模样;二是死亡是那把高悬在头顶必然会落下的刀,只是不知道哪一天会落下。年近古稀的老者,离落下的那天越来越近,本来中国人就忌讳谈论死亡,于他们更是禁忌。
我一直是一个热心助人者,如此看来,助人只是我的需要,并不是受助者的需要。我借着受助者收获一点可怜的成就感,以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自诩为助人者,其实是最可怜的求助者,我就是那种最贱的“贱人”。
3、最重要的是:心理助人是助人自助!
有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几年前,我挣扎在人生的最低谷,苦闷时,会打电话找朋友诉苦,一个懂心理的朋友说不敢轻易给我打电话。现在想想她是在实践“心理助人是助人自助”的理念。虽然是好朋友,虽然她也很关心我,但是她不乱施同情心,只有在我求救的时候,才会开导我。真心感谢她给我做的一系列的心理疏导,让我走过那段险途。
看了老师的解读,才意识到,我这是在无意识中助人自助啊.....
以后还是要管住嘴.....
其实,人生何其艰难,大家都是彼此搀扶,通过各自专业互补帮助,走这一程,这样,更是一种幸运!
说得就是我呀!我呀!我呀!
因为无知,因为不自知!
关于孩子过度保护就是——困!自己也曾经是孩子,自己也有父母,孩子有孩子的人生,只有自己的人生体验才能对自己有用。
不求不助、助自助之人。尽力传递心理知识,对于今天的普通大众心理咨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如同口渴了需要买瓶矿泉水!可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却是有深远意义的🍡🍡🍡🍭🍭🍭🍹🍹🍹
"我"是一切的根源。
观点如有不对,请拍砖。谢谢。
死亡原因---自杀
这些都是听了老师的课才懂得的
不仅仅是咨询师对来访者
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孩子
一样要遵守“助人自助”这一原则
否则成了“贱人”不说
又害了对方
成了“罪人”
感覺最近進步了。
并且还会因为您的提醒,因为潜意识里的强化,没坑也自己找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