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周五公司组织去丹霞湖做了两天的户外拓展,个中环节,有所得。
1.关于目标和迷茫。我们经常讨论迷茫,大部分时得出的结论是要定下目标摆脱迷茫。但定下目标是摆脱迷茫的一个结果,我们这个结论并没有提供一个可行的有效策略。拓展中,“教官”的一个观点是,公司等组织机构可以是用来摆脱迷茫的一个过渡。理由是,公司等组织机构本身就是背负着特定的目的性形成的,如果你迷茫,不妨加入一个公司,跟着公司的目标前进。公司的目标不一定就是你的目标,但是至少在整个行进过程中,你是有目标性的。个人也比较认可这个说法。经历过很多思维的折磨,觉得单靠想,是没办法摆脱迷茫的。因为目标依赖于经历,而光是想,是没法塑造出能凝聚目标的经历的。唯有不断的历练,才能塑就特定的自己以及特定自己属性下的人生。
2.对于“做成一件事”的概述。个人的感悟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而言,做成一件事分成两部分,自己可以影响决定的部分和自己决定不了的部分。自己可以影响的部分包括是否要做、如何做以及以何种态度去做;自己决定不了的部分是你做的这些努力最终能达成何种效果、是否能达成目标。因为社会架构的缘故,自己决定不了的部分很多时候会是其他人的一些主观评判,这些评判会是带着浓重的个人因素在内的,存在很强的随机性。但是换个角度而言之,就是如果确定了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客观上而言,就会存在一个要达成最终目标所需要的硬性标准。比如,你想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女朋友,那么以自己的思维反推自己可能喜欢的女孩子的思维标准,只有能达成这些标准你才有更高概率达成这个目标(这只是从理性角度分析,因为最终女孩子喜不喜欢你,那是她的主观选择,再多你的客观因素都无法决定她的选择);再比如,如果想要达成财务自由,那么硬性标准是每个月能有多少稳定收入,通过某某途径能达成每个月稳定收入多少呢。从这个就会发现,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去寻找硬性标准,然后从硬性标准反推,其实是可以找出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的。
还有一点是“教官”提点我的个人问题,你所想的你所认为的有时候是不重要的,因为特定的事情上,评判结果的标准在别人那里,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别人是如何想的。
做一些事情和做一些选择必然会带来一些结果,你无法摆脱这些结果时,便只能选择接受他们。比如”教官“讲的那个选梨的故事,选大必然会被外界归结为重利,选小必然会被外界归结为”图名“。可你总得做一个选择呀,你选择一个事情正面时也同时选择它带来的负面。
3.关于公司这个组织机构的思考。前几年一直在“创业”,是没有太多公司归属感概念的。但是最近的体验是,公司归属感虽然是一个很抽象的东东,但又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东东。它可能并不真实存在,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努力做一件事的那种快乐的感觉,我们大概也能称之为“公司归属感”吧。
4.自己所存在的一个问题。拓展过程中,自己也很“努力”的尝试组织几次发言,但是结果都不是太好。并非是出于紧张,也不是因为没有思路。发言前我其实都有指定了一个简单的讲演逻辑,而且因为第一天的与“魔王”对视,也没有太多的紧张感,可站上去讲解是总是有一些乱。“教练”归结我的问题在于是太过于注重“技术细节”,我自己反思是觉得我不太会展开叙述。正确的讲演思路是,指定好讲演的思路和大纲,不紧张,然后依靠自己的叙述能力把思路和大纲展开。我现在是可以做到指定一般的思路和大纲,基本不紧张,但是展开时却做得很差。这里是需要提升的。
说实话,以前对于这些所谓的”拓展“和特定能力和技巧的培训,我是有点不屑的。总觉得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去领悟并非是这些大陆培训所能传递的。所庆幸的是此次出行确实有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