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试着在读完一本书以后写一点东西,虽然我文笔很烂,就当是笔记,我怕我会忘记。
我想,有些书存在的意义,是希望带给人们光。而这本书是其中之一。
哈罗德在收到好友奎妮的来信后就匆匆上路了,他妻子不相信一个65岁几乎从未踏出这个小镇的老头可以徒步600多英里穿越整个英格兰去看望一个病人,况且哈罗德身体状况不怎么好,他还那么老。而我也很奇怪,他坚定的信念来自于哪里,我还庸俗的以为,他年轻的时候就深爱着奎妮。当他得知奎妮身患绝症的时候,他后悔自己这么多年从未在她身边,所以他一定要去见她。
不过这些疑点在哈罗德这段长长的旅程中慢慢清晰了,他65岁了,在他退休之前他在一家酿酒厂工作了40多年,不过公司并未感激他为公司做的一切,他默默的离开公司,家中的妻子仍然怨恨他不与他说话,他大概已经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奎妮这封信更像是救赎了他,他告诉奎妮他会走路去看她,在他走路的这段时间里,她一定要好好的活着,他可能找到了一点生命的意义,也想逃离这个让他喘息不过来的地方。
在这段旅程中,哈罗德开始回想这一生,他想起小时候母亲的离开,想起父亲带着陌生的女人回家,想起自己被父亲赶出家门,想起在舞会上邂逅了莫琳,想起孩子戴维的降生,想起戴维的自杀,大多的回忆都是痛苦的,伤口被揭起,里面还是鲜血淋淋,除了,他遇到莫琳的时候。莫琳大概是他生命唯一的光,他们相爱,结婚,生子,然后一切从他们的孩子戴维出生以后发生变化。
哈罗德很爱戴维,却不知道该怎样爱他,在戴维蹒跚学步时,他总是小心翼翼的看着他,怕他跌倒,但妻子不知道,戴维也不知道,在戴维患了抑郁症自杀以后,妻子将一切过错归咎于他,她不再同他讲话,整日思念戴维,夫妻之间出现巨大的矛盾。
我想,从小缺失爱的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缺陷吧,比如极度缺乏安全感,比如胆小懦弱,比如不知道该怎样爱一个人。
哈罗德这一生,因为这段旅程改变,在87天里面,他经历了放弃到重燃希望,从一个虚弱的老头到焕发着光彩,他依然那么爱着莫琳,他想如果莫琳可以原谅他,但是莫琳怎么会原谅他。他不知道的是莫琳从他出门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担心他,开始的时候她气愤,觉得哈罗德疯了,然后她感到孤独,无所适从,她在想为什么他们之间变成了这样,戴维的死他们都有责任,她却全部怪在了哈罗德身上,她甚至从记录戴维长大的相册中,发现了一些丈夫对戴维的疼爱的痕迹。她一开始想要劝阻他回来,但在哈罗德自己快放弃的时候她又安慰他鼓励他,奎妮在等他,他一定不能放弃。
这不仅仅是一段旅程,更是一段救赎,作为旁观者我钦佩哈罗德的勇气,同情他的遭遇,也在他渐悟的过程中为他开心。
书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和莫琳之间的爱情,虽然着墨不多,但无论是他们在舞会初遇的时候,还是莫琳选择原谅哈罗德去找他的时候,都太温暖了。
看到好多人拿这本书跟《追风筝的人》比较,我觉得没有任何比较的意义,我看完《追风筝的人》以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但这本书也同样带给我了不一样的感受。书是精神食粮,不同的书补充不同的营养,难道你一定要拿胡萝卜和鸡蛋比个高下吗?当然,你拿胡萝卜和垃圾食品比较我没有意见。
读完于2017年6月
----------------------2017.9.4更--------------------
今天早上打开简书发现居然收到了一个喜欢,也是唯一的一个阅读,真的好开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