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互联网带来了海量的信息,每一名上网的个体都可以参与内容创作,一如正在《简书》码字的我。然而,没有人能看完这些东西,我甚至连点对点的微信信息有时都看不完。KK认为,内容扩张得越多,就越需要过滤以便让注意力聚焦,并将“过滤”定为未来世界的十二必然之一。
其实,我们一直生活在过滤之中:国家过滤掉不合适的政治言论,父母在孩子们面前过滤掉社会的阴暗面,妻子在丈夫面前过滤掉衣服的原始价签……,我们努力制造信息的不对称,以为这样可以通向和谐。
如果说人工意志的过滤是1.0版本,那么现在利用大数据的过滤就是升级的2.0版本了。当当根据我曾买的书、搜的书、评的书、购物车里的书,过滤并推荐出我需要的书;淘宝也是,还有搜索引擎,一天比一天智能。
应对这样的未来,我们需要两种能力:一是选择过滤器的能力,例如在微信朋友圈只关注那些给你带来能量的人;二是有随机能力,不局限自己在过滤循环里,利用随机办法,打开视野,看到世界的更多存在。
或许某一天,我们使用的终端,如同电影《Her》中的操作系统,比我们最亲密的人更了解自己,是要庆祝呢?还是要哀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