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娜发微博感叹自家宝宝(10个月)“模仿能力超强”,这仿佛复刻了谢娜“百变大咖”的模仿素质,不可小觑~而这模仿的能力,其实和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哦!
模仿与镜像神经元
模仿的技能,来自于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动物在执行或是观察到其它个体动作时,大脑中有某些神经元的活性会增加,在脑中模仿、重现该动作或情绪,使动物产生感同身受的认知,这些神经元被称为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
1996年,一个意大利的神经学家科研小组想更好的弄清“人类在行动时大脑如何运作”,他们共同成立了一个实验室,来研究恒河猴的大脑。
科学家们在恒河猴的运动前皮质区域埋好了线,只要它们有拿东西的动作,电脑都能将它们大脑的活动记录下来。当猴子拿不同物体的时候,大脑中不同的神经元会被激活。
一天,其中一位神经学家福佳希走进实验室,抓起了一颗花生。一只猴子看着他,就在福佳希抓起花生的时候,那只猴子大脑中拿花生的那组神经元被激活了。
从逻辑上看,这是讲不通的。A做了一个动作,为什么激起了B的大脑反应?
科学家们感到既有趣又困惑,于是进行了多次试验,并延伸到听觉等方面,每次猴子们的大脑都会相应活化。
这种活化显示:动物能将动作的结果与该动作产生联想,代表该动物能对此动作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接着科学家推测:若动物能“理解” ,势必也能预测动作的下一步。于是他们先让猴子观看抓取一块食物的画面,接下来重复该动作到一半时迅速以屏幕遮蔽,让猴子猜想后续动作,而此时脑中相应区域也有半数以上的神经元被活化了。
由此可知,除了正确的“理解认知” 之外,猴子也可以“预期” 动作接下来会发生的事,这也代表了这些动物需要一定程度的想像力才能达成。
这些活化的神经元,被形象的称为“镜像神经元”。科学家发现,大量镜像神经元存在的F5区域,是主要掌握手部与口部动作的脑区。
这手和口之间的连结正是David MeNeill在其心手相连(Hand and Mind)一书中提及:“手势是语言的一部分,就是字、片语和句子是语言的一部分一样。”
如果家里有六个月大以前的婴儿,你尝试压他的手掌心,会发现他的嘴巴会张开,这称为Babkin反射,由此可知,手和口之间存在一定的神经连结。
以人类的脑部来看,对应到隶属于掌管语言的“布洛卡区”(Broca area)中的一个区域(下图红色处)。
在人脑中,除布洛卡区之外,镜像神经元亦分布在其他与动作和情绪相关的脑区,包含前扣带回(负责意识、情绪、注意力与痛觉意识的产生),顶下小叶(数学计算、语言辨认与文字记忆),运动皮质区,还有顶颞叶沟的皮质区。
这足见镜像神经元与掌管手势、语言等神经元之间,有密切的联络关系。很可能就是这些连结,让镜像神经元得以在传递信息与学习知识的过程扮演重要角色。
镜像神经元:学习与共情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让我们确认了“模仿”的神经机转,孩子能模仿周围的大人、父母和环境,从游戏中表现自我,模仿学习各种角色。
当你在看别人熟练的打篮球时,你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开始帮助你学习并提高。从潜意识的层面上看,我们只是通过观察就能学习。
镜像神经元最突出的能力,不仅是能帮助你向他人学习,而且还能让你体验到他人的生活。我们的大脑会最大限度的体验他人的动作和感受,就像所有都是自己亲历亲为的一样。
当你在看暴力电影时,每每看到血腥镜头都会感到害怕——你的大脑的反应就像那都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样,这些都是由于镜像神经元的关系。
如果我们身边有人打哈欠,我们很有可能也会跟着打,因为我们的镜像神经元已经复制了打哈欠的感觉。如果某人摔倒了,你会急忙上去扶,因为你能感受到摔倒后的痛苦。就算行为不那么具体,镜像神经元照样能起作用。如果有人在笑,你很可能也会跟着笑。如果有人在遭受痛苦,你同样会感到伤心。
不由自主跟着打了一个……
镜像神经元对教养的启示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以身作则,比说教更有用。注意喔!孩子随时随地都在观察你,模仿你,和你产生共情。
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想起我们是孩子的镜像,很多行为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