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遛弯,看到一对母女。
女儿很小,三四岁的样子,含着棒棒糖,站在原地边哭边喊“你过来”。声音之大,震耳欲聋有点夸张了。
母亲站在十步开外,并没有要去到女儿身边的意思,但母亲一直在说:“我不过去,你过来。”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女儿哭叫,母亲怒喊。
60秒的红灯加30秒的绿灯,我都走出50米远了,还能看到站在原地都丝毫未动的母女。
丈夫打趣道:“这孩子就是惯的,打一顿就好了。”
我啪给了他一巴掌:“女儿哭得嗓子都哑了,当妈的还站在那里喊,是觉得靠喊这两句就能吓破女儿的胆?女儿就能乖乖听话了?”
丈夫撇撇嘴,不以为意:“就是,喊有什么用,过去给两巴掌看看还哭吗?”
我又给了他一巴掌:“要是你女儿这样,你也打?”
丈夫回答:“我会打得更狠,不打怎么长记性!”
我觉得有些不可理喻,不想再与他争论,最后告诉他:“以后孩子的教育,你千万别参与,我怕你养出来的孩子,会跟我们成为仇人!”
一直以来,很多家长都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器”,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他一顿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这些家长中,不乏一些缺乏情绪自控力的,看到孩子说的、做的不合自己心意,就忍不住动手。当然,也有很多家长将暴力视作教育手段,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牢记一些道理,我黑哥就是这种思想。
在大家眼里,“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只是孩子,其实不然。孩子所承受的痛苦与不公,往往会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埋下种子,等他们长大后,很可能会以某种形式回馈到家长身上,最终造成“双输”的结果。
这样的案例不是没有,纵观许多少年犯案件,往往就是小时候接受暴力教育。之前还看过一条新闻:打孩子反被孩子打骨折。这样的家长真是可悲又可笑。
那暴力教育对孩子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1.让孩子心灵受到创伤。
“暴力教育”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伤害。谁会喜欢生活在被责骂、殴打的家庭环境中呢?当孩子犯错时,家长用打骂来解决,孩子会对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继而会变得缺乏安全感,甚至产生心理阴影。
2.自我认同感低。
孩子一犯错就挨打,他会慢慢觉得自己本身就是个坏孩子,只能靠打骂才能改正。这样的孩子以后会缺少正常的自我认识,他们缺乏信心,变得自卑,无法形成良好的人格。
3.也变得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面对问题时,爸爸妈妈用暴力来解决问题,那么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纠纷时,他理所当然地认为,只有打架才能让小伙伴顺从自己的想法,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家暴家庭更容易出现少年犯。
那当孩子不听话或者犯错误时,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像上文提到的母女那样僵持,显然也是不明智的。
1.家长首先要保持清醒和理智
孩子年龄较小,犯错在所难免,而且孩子的认知和经验就是从不断的探索和犯错中积累而来的。所以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控制,做出对孩子大打出手的决定。
2.尊重孩子、倾听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是事出有因的,比如上文中的女儿,她为什么不走,是想让妈妈抱着,还是脚里进了沙子走不了路,这些原因那位妈妈想必是没有想过的,她只知道孩子耍赖不走。所以,如果当孩子表现不好时,家长能蹲下来问问孩子:“宝贝,你怎么了?是不是脚不舒服,或是累了?如果累了,我们休息一会再走好吗?”如果家长能这样倾听孩子、尊重孩子,我想孩子肯定不会以大哭大闹来回应。
打骂是一种不良的管教方式,是父母无能和缺乏修养的表现,我们应该杜绝对孩子的暴力教育。
教育是一种自我成长的途径,向外劝导孩子,向内劝导自己。这是我从博客上看到的一句话,深以为然,与各位家长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