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的完整版是“姐送妹,穷几辈,娘送女,穷到底,嫂送姑,发大蔸”。
我先来解释一下这个说法的原由。
结婚,也叫举行婚礼。重点在这个“礼”字上,古人讲“仁、义、礼、智、信”,其中“礼”就是一种必须遵守的礼制和仪式。
古人对婚礼的重视程度远超现代人,婚礼中应该遵守的各种礼仪,在《礼记》中,都有详细描述。三书六礼,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过程的文书和礼仪,都会严格遵守。
首先告知亲属邻里,以取得社会的认可。然后举行婚礼仪式,以使一对新人取得祖先神灵的护佑。
在古代,男女若非完成三书六礼的过程,婚姻就不被承认为明门正娶,嫁娶仪节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婚姻的吉利。
三书六礼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即问名、订盟、纳彩、纳币、请期、亲迎。
纳采,即男方向女方求婚、相当于现今的相亲说媒。问名,男方的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辰,然后到宗庙里占卜吉凶,结果为吉的才能进行下一步,结果为凶的则到此为止。 纳征,由媒人正式代表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定下婚期吉日,备好礼物,带上书信,告诉女方家,如果女方家接受礼物,就是答应。亲迎,婚礼之日,男方必须亲自去女方家迎接新娘。
“姐送妹,穷三辈”
这句俗语就是古人婚礼的一种规矩。有几个原因。
1、古人讲长幼有序,姐姐是先出嫁的,按照古代的习俗,既然出嫁了,就是夫家的人,妹妹出嫁,怎能让外人来送呢,难道娘家人丁凋零,都没有人送嫁吗?
2、古代女性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妹妹出嫁时,如果姐姐来送,可能就是家里没有男丁。这在重男轻女的时代,是了不得的事情,一个家庭没有男人,那就是断子绝孙啊!
古人认为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若无男人,没有人顶门立户,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被人欺负。娘家没有得力的兄弟,出嫁的女儿在婆家也会被欺负。
所以,不让姐姐送嫁,让家里的男人送嫁,才能显示娘家人丁兴旺,新嫁娘是有依靠的。
“娘送女,穷到底”,也是同样的道理。用这样的规矩避免让女人去送嫁。
“嫂送姑,发大蔸”
“蔸”,是一种用藤条编制的盛东西的器具,就是用藤条编的篮子。发大蔸,就是装满了大篮子。就是说,如果嫂子去送嫁,新嫁娘以后会过上富足的日子。
同样是女性,为什么妈妈和姐姐送嫁就会穷,而嫂子送就会日子兴旺呢?
嫂子能嫁到这个家里来,说明新嫁娘是有哥哥的,家里是有男丁的,所以同是女人送,意义完全不同。
再者嫂子能送嫁,说明姑嫂相处得很好,家和万事兴,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姑娘也一定会过好日子的。
说到底,“姐送妹,穷几辈,娘送女,穷到底,嫂送姑,发大蔸”,这句语,还是人们对家族兴旺,家庭和美,幸福安康的日子的一种美好愿望。
而今,我们早已不再注重这些俗语,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依如继往,在婚礼上依然有很多讲究。
1、送亲要选“小”。
有弟弟的就让弟弟送,没有弟弟的,找表弟或堂弟,一定要比新娘小的。年轻小,更活泼一些,婚姻的氛围也会更欢乐。
让弟弟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给新娘子撑场面,以后万一在婆家被欺负了,娘家还有弟弟给撑腰,婆家以后就没人敢欺负自己的姐姐了。
2、送亲时,离娘肉和离娘面是一定要带的。在婚礼前一天,男方要给女方送去一袋面和一块带有七根肋条的猪肉,用红纸包好,预示新娘子要离开娘亲,成立新家了。
4、伴娘
伴娘要选择未婚姑娘,可以是新娘的好友,也可以是新娘亲戚家的同辈姑娘。
5、“哭嫁”
新娘离家时,应哭泣出声,表达对父母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6、“喜冲喜”
一般结婚的日子都选在吉日,很可能会在送亲途中遇上另一队送亲的队伍,这叫“喜冲喜”。这时,双方要停下来,两个新娘子交换小礼物,一个手帕或一朵小花都行,互相祝福彼此的婚姻都幸福美满。
7、孕妇不能去送亲。
古人认为,孕妇象征着血光,孕妇送亲会为新人带来血光之灾,所以在新娘出阁时,孕妇应该要回避。
而且在婚礼中,往往要燃放花竹,婚礼上人多,拥挤嘈杂,为了孕妇的安全着想,不让孕妇送亲。
8、寡妇或离婚的人不能去送亲。
寡妇和离婚的人去送亲了,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担心把不吉利带给新娘子,而影响新人以后的婚姻幸福。
9、家里有新丧的人不能送亲。
家里有人去世了,古人认为是晦气的事情。在丧期,就应该待在家里守孝,不应该去喜庆的场合,更不能去参加别人的婚宴。否则无法得到逝去亲人的庇佑,也会给新人带来厄运,影响他们的婚后生活。
10、属相不合的人不适合送亲。
属相不合,被认为对新娘子结婚有忌,影响新娘子婚后与丈夫间的和睦。
写在最后:
地域不同,婚俗各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宜。时代的发展,过去的一些传统已不适合当下。但有些却是有道理的,我们就该继承并遵守。
不管怎样,婚礼是形式,幸福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愿你、我、大家都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