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仕途坎坷,屡遭贬谪的刘禹锡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感慨人心险恶,比江水还容易掀起惊涛。
关于人性的善恶论往往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的性恶论则强调了后天道德教养对人性的引导,而基督教的原罪观又在说人生来背负洗刷不掉的罪行。
探索人性从而试图去管理它,这正是心理学所践行的。
解剖学研究的是人体内部构造,心理学是对人类的精神分析,但二者在诞生之初都受尽非议,一个被视作辱尸,一个被视作疯魔。
如今心理学的发展日益成熟,除了通过调查取得发现,它也能有助治疗、教育以及刑侦。
尤其是犯罪心理学,借此既能在一些时候有效地抓捕罪犯,也能从实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尽可能在以后防微杜渐。
美剧《犯罪心理》
但起步的确不容易。
在上世纪70年代,有人为了寻找线索与答案而跟十恶不赦的罪犯站在一边思考问题,以当时那种群众认知和社会接受程度,他相对会是孤立无援的。
被誉为“美国现代福尔摩斯”的前FBI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就当过吃螃蟹的人。
他结合自己的亲身办案经历写下了小说《心理神探:美国联邦调查局系列犯罪破案揭秘》,已被改编成美剧。
最会拍变态的大卫·芬奇执导,网飞出品。
2017年第一季开播后好评如潮,叔也给大家推荐过:汇集了真实变态杀人狂的新剧,叔给它打满分
时隔两年,神剧回归。
《心灵猎人》第二季
新一季依旧保持着超高的水准,视听语言延续着电影质感。
细致到人物对话和烘托气氛的音效配乐呼应得恰到好处。
像是一个空荡荡的凶宅,导演都能够把握好节,每一次尖锐短促的旋律响起都能对那一刻出现的画面和台词进行强调。
哪怕只有尸体痕迹固定线、几张照片和警方的交谈,观众也足以脑补出案发现场的原貌。
没有血淋淋的视觉冲击,留下想象的空间渲染出加倍的惊悚,这种手法显然高级。
处女座的大卫·芬奇无疑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倾注到了《心灵猎人》,第二季他负责执导前三集。
这一季前半段还是围绕对著名重刑犯的访谈,进行犯罪侧写,后半程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对亚特兰大儿童谋杀案的调查,1979年至1981年,28人遇害。
犯罪侧写是根据犯罪现场和人格特质来决定罪犯心理的方式。
FBI探员霍顿·福特(小说作者的原型)当过谈判专家和讲师,后被比尔·坦奇招募到他所在的行为科学部,两人组成搭档去到全美各大监狱与变态杀人犯相会。
心理学教授温蒂·卡尔加入,小团队逐渐成形,所收集的信息也得到了系统化的整理分类。
一台录音机,不打针不吃药,坐下就是跟人唠。
那些坏透了的人渣表现得不全都穷凶极恶,他们也可以文质彬彬,逻辑清晰。
但他们都一个毋庸置疑的共同点——危险。
事业上慢慢积攒起成就感的同时,得心应手的霍顿也高傲自大起来。
与反社会者接触的越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陷得越久,霍顿自身就越会遭到反噬。
他喜欢用反证法,借助能够让当事人感到愧疚、兴奋或恐惧的特殊物件,刺激过后从对方的情绪反应中获取有力论据。
霍顿甚至学会了他们的说话方式,出言不讳地跟对方套近乎,不惜越界。
他粗鄙过激的用词,使得整个小组都面临着职责调查办的审查。
女大学生奸杀犯艾德·坎伯在被谈话后对霍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屡次写信求见无果后,艾德干脆把紧急联系人设为霍顿,选择自杀逼他出现在自己面前。
没必要前去的霍顿还是来了,本来占据主导的他在精神控制高手艾德的话语间一点点败下阵来。
想要成为专家的他情不自禁地在无穷靠近黑暗。
人高马大的艾德完全可以杀了霍顿,但他却给了霍顿一个意味深长的拥抱。
挣脱了恶魔之拥的霍顿失魂落魄地跑出重症监护室,不出几步便跌倒在地,恐慌发作。
还是尼采的那句话,“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如果说第一季还是在行为科学领域拓荒,第二季就是辛苦播下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新来的领导识货得很,不仅全力支持这个部门,还表示可以扩大团队。
但此人绝非善茬,他是一个异常注重结果的人。
之所以他放弃更高的职位来与霍顿他们为伍,是因为看中了该领域的发展与突破,未来它是推动FBI的关键,而他要走到最前面。
为达目的,手段灵活一些也是允许的。
霍顿剑走偏锋没问题,但领导跟比尔和温蒂谈话的内容都是让他们配合且约束好霍顿。
说白了就是给人家当保姆,在放纵和制约间掌握好平衡。
不过霍顿的精神状态并没完全恢复。
原来的上级突然退休不是出于自愿,是替霍顿的错误顶包被迫下台。
当旧上级道出实情,训斥自己时,霍顿再一次惊恐发作,呼吸困难。
他一边降低身份寻求同事的帮助,一边也要赶紧重回正轨,投入到工作中。
第二季来到了80年代,上一季只在每集拥有一个小片段戏份的BTK终于被正式提起。
BTK是美国连环杀手丹尼斯·雷德自命的代号,意思是绑(Bind)、虐(Torture)、杀(Kill)。
从1974年起,他至少虐杀了10人,其中包括一个一家四口,受害者主要为女性,直到2005年才落网。
不光作案手法从容,他还寄信帮媒体给自己起名,设计了属于自己的logo。
这些征兆都有些模仿“山姆之子”大卫·伯克维兹的意思。
历史上,伯克维兹在1976~1977年枪杀6人,打伤7人。由于他的杀人武器,媒体称他为“.44口径杀手”。
之后胆大包天的他写信给纽约警察局局长,信中提到的“山姆之子”一称取代了原来名字。
于是霍顿和比尔临时决定去监狱找BTK的这位“偶像”谈谈。
讲到这叔不得不说,这部剧对真实杀人狂的选角和化妆非常绝,个个还原度惊人。
比如上一季的艾德·坎伯。
戏里戏外的BTK。
这一季现身的山姆之子。
以及第二季第五集出来的杀人集团头子查尔斯·曼森。
在他们罄竹难书,极端犯罪的背后,都有着和原生家庭与童年经历密不可分的原因。
艾德倍受母亲的厌恶和嫌弃,BTK幼年就开始虐杀动物,被宠坏了的霸凌者山姆之子发现自己是收养的,还是被生母抛弃的私生子,心态瞬间崩了,对女性产生了报复的念头。
长年累月的负面情绪,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都会对一个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假如一些坏的事情没有发生,也许就会得到截然不同的结局,就不会有无辜之人的惨死和不幸之人的弃明投暗。
虽然霍顿努力调整好自己,但他的状态仍令人堪忧。
之前他会想方设法从犯人嘴里问出东西来,现在却轻易会失掉耐心。
表面上镇定自若,结果镜头一转,霍顿出的汗把衬衫都浸湿了。
和旁边的人一比较,可以肯定他这不是热的,是虚的。
不止是霍顿,同事比尔和温蒂的生活也被与恶人打交道的事业所侵扰。
比尔的小儿子在上一季就发现过一张大尺度的凶案照片,这一季又出现了麦克唐纳三症状之一的尿床现象。
而且就在比尔妻子负责销售的房子里,一个22个月大的孩子被杀死在车库。
忙于调查和工作的比尔,迎来了棘手的家庭危机。
和前任分手的温蒂与女酒保展开了新恋情,可她与同性伴侣的关系也无形之中埋下了定时炸弹。
与精神病患共情是霍顿卷入的旋涡,那其实是对自身的正派与信仰的否定,好在他及时认识到这点。
相比之下,一贯保持客观理智的比尔和温蒂躲过了黑暗由内及外的腐蚀,却还是没避免得了外部原因的作祟。
第一季的时候,比尔说:“我们如果不了解疯子的想法,要怎么先于他们一步。”
罪恶的伤害找上的不只有受害者甚至施害者的家属,还会蔓延到追求用科学的办法减少惨剧,造福社会,保护人民的他们身上。
叔又想起了《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那句话。
“不要挑战人性。”
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朵恶之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