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1000天视频演讲+写作挑战的第587天,谈谈语言的力量。
终于来到期待已久的《写作课》课堂,上午课程结束,老师主要分享这次写作课的背景,学写作的10个意义、新手写作克服“玻璃心”心态的10个思维。
我和同学们笑谈说:与其说在上写作课,更像自己上了一堂哲学课。很常见的小事被老师一剖析,原来底层逻辑是这样、原来还可以这样想。
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有:我们的行动会不断印证自己说过的话。
在得到看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专栏是,说:
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说他有一个高中同学,成绩常年是班级第一,考清华北大不成问题,他自己很想考清华北大,但是他自己却常说:北大不好考,我能考上南开大学就很满意了。结果高考失利,果然上了南开大学。
如果一个女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这也是她生命中的推测,她找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因为一旦找了好男人,说明自己曾说的是错的了,或者对自己的幸福很不真实,没有安全感。
晋杭老师自剖自己在年少时,对一个人说:“我觉得你这个事情有点成不了。”后来在那个人做这件事的过程中,甚至尝试做一些事影响他做成的几率。
这就是我们本质的自恋需求,我们会把一件事朝我们说的话的方向推进。
昨天我把演讲视频分享到群里,一个朋友反馈说:
我讲话都讲不溜,你太厉害了,脱稿都能说得那么好,还500多天不重样。
我说你每天练习,也可以。她回复到:“我开口没词。”我看到她这条信息的时候特别想说:“你有尝试过开口吗?”但是一想,这句话听着不太舒服,不太合适。
我们会对没有尝试过得事情担心是正常的,担心写作写不好,演讲讲不好,所以常脱口而出:我不会讲、我不会写……
但是如果一直给自己下这样的定义,贴不会的标签,自我否定,那就一直不会做,验证自己说过的话。“看吧,我真的不会。”
正如《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提到,每次自我否定时,问自己3个问题:
①这个想法是事实吗?有问过其他人吗?还是只是自己的感受?
②这个想法有助于我解决当下问题吗?
③这个想法有助于解决我之后遇到类似情况吗?
没有,就喊停。
任何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练习获得。所以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