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C击剑已经大半年有余,课程包括了体能训练、专项技术和综合实战三种。
我仔细观察了每一次上课的内容和她的小伙伴们。
基本上每堂课孩子多的时候有16个,少的时候是8个。男生女生的比例大概是3:1左右。
从人数上说,男孩子占三分之二。但每次也大概有一半的男孩,大肢体的动作不太协调。比如今天,16个孩子里6个女孩,还有5个男娃明显的出现左右交叉动作、手腿联动困难。
经过多次的观察,这部分的男孩通常在身形上也比同班的瘦小一些。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家长们也才会有意识地把男娃们送来接受体能训练吧。
由此我也注意观察了他们的家长,很巧,五分之四是爷爷奶奶辈两个老人陪同一个男孩来上课的。
他们事无巨细,课前换衣服、课后换衣服、喂水喂饭,上课结束还要帮孩子拖着装备。上课过程里,基本是也拍照片、录视频。遇到有特别“调皮”的男孩,课上老师提拎,长辈们在一旁也会训斥孩子要“听话”。
我不禁思想,现在的男孩子们到底是怎么了?从比例上说,怎么有一半的数量在同级别的水平比女孩子弱。
由内而外分析如下:
1. 男孩大多被定性为“调皮、胡闹、晚熟”,这有客观性,但这种片面的定义也错位地让男孩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只要会“淘气”就表示他“聪明”。
2. 部分家庭四位老人对着一个宝贝“孙子”,只怕是为了多刷价值感,也要抢着为孙儿多做一点。通常这样过度包办的后果是,
孩子一方面不知饥和寒,另一方面有事不需要自己动脑动手,开口即可。这也是那些孩子们实体认知弱,方位感差的原因。从大概率上来说,他们在一岁里应该会怕脏怕冷鲜少在地上爬行,更没有机会到野外自己探索摸摸泥巴数数鸭子。
由于1和2的外部环境,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较明显的行为就是:
*多动、不专注;
*肌肉力量不足,从大肢体到精细动作都会相对弱;
*独立生活能力差,很多孩子的牙齿也会细小、牙龈萎缩严重;
*相比之下,语言表达比较强;
*同理心差、礼仪礼貌欠缺……
说到这里,如果你家也有男孩子,可以部分选择对号入座。
如果你家的是男子汉,而不是我上面说的这种“男纸汗”,那咱么大国的未来就靠TA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