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无界书店发现这本《天长地久》,翻开便爱不释手。我非常喜欢的作家龙应台,以给自己90多岁失去意识的母亲写信的方式,将自己对父母、子女的情感写的淋漓尽致。很多地方深入我们的内心,一种和风细雨的感化。
她认为自己有两件后悔的事情。一是关于父亲。她认为自己是自以为是、粗暴无知的下一代。“从钥匙被没收的哪一个决断开始,他就直线下坠,疾速衰老,奔向死亡...上一代不会倾诉,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不能站在父亲的角度,体会他的需求,总是自以为是,现在很自责。二是关于母亲。母亲这个角色定格为子女的后盾,是保护子女安全、推动前进的力量。但自己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作为后盾的同时,同样也走在了前面,和孩子有更多的心灵相通。并没有像对待孩子那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当你还健步如飞的时候,为什么不曾动念带你跟我单独旅行?为什么我没有仅仅牵着你的手去看世界,因而完全错过了亲密注释你从初老走向深邃穹苍的最后一公里?”真实感情的流露,句句戳进我的心窝。对于父母,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待,不能把事情推给明天,明天的明天可能就是我们后悔的那一刻。我们每一个中年儿女其实都知道,我们所给的这一切恰恰是他们最不在乎的,而他们真正在乎和渴望的,却又是我们最难给的,我们又千万个原因蹉跎,我们有千万个理由不给,一直到他们突然转身,无语离去。我们将带着那不知怎样述说的心灵深处的忏悔和痛苦,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后。所以,我们此生唯一能做的只有陪伴,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生命从不等候。
龙应台说,自己母亲七十二岁那年,纹眉、隆鼻、纹眼线,身体里面藏着一个浪漫慕情的三十五岁的女子,七十五岁回乡的那个夜晚,心里定格在清澈如水的十八岁。其实,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心理年龄,可能是稍纵即逝,也可能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它和实际年龄无关,和人生阅历无关。人生因为有它,才变得更有意义。
小学校长余舅舅拿着从美国辗转的大陆回信抱头痛哭,三十年前和自己的初恋情人祠堂边私定终身,三十年后这个舅舅在台湾结婚生子,而当年的恋人在生死离别、天地寂寥中苦等三十年之后,竟只轻轻问对方:“卿佳不?”。人生就是这样,很多时候换一个角度看,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原谅别人,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
在欧洲,女朋友们都白头了,在槐花的香气下喝咖啡,谁说了有点不正经的笑话,她们像高中女生一样格格狂笑。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的女人,很健康、很愉快、很独立地在阳光下的公共空间走着、笑着、热闹着、沉静着、生活着。所以,当下我们多少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我们多少岁?
喜欢龙应台,喜欢这本《天长地久》,喜欢书中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