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等待的生活

等待的生活

作者: 扶疏w | 来源:发表于2017-05-18 22:32 被阅读0次

      生活中,课堂上,工作后,我们总是喜欢等待,这样说却又不恰当,以偏概全,因为在涉及我们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们总是迫不及待,不会等的。我们总是在等什么?等机会,等失败,等着看别人怎么做,而自己却不肯做第一个,这种心理是传统也好,是性格也罢,反正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的。

     传统儒家讲究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儒家又是影响了中国几千年,所以说历史悠久未必是件好事,好的传承着,糟粕就没有传下来嘛?奉为真理的东西,因为时间太久了,反而不易改变,非有几次大的变动不能改变,如新文化运动。古语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俗语又道:“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我们喜欢等待,难道这是天生的吗?当然不是,教育我们等,仔细想想我们在小时候听的最多话是什么?“你怎么那么调皮,你看看别人怎么做的?你看看别人都听话,你看看别人……”无意中我们要看别人怎么做,无意中学会了模仿,还有我们强调集体意识,从小被灌输一种意识:必须和集体保持一致。可是大多人就一定是正确的嘛?小学初中因为应试教育,中国学生笔试成绩和智力都是很好的,后来上了大学,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会想:“别人怎么都不举手,为什么我要举手?”举手回答的后果可能是同学认为他是个异类,可能也没有什么,但他举手要跨越的是这个从小到大的心理,跨越他的价值观。老师是养鸡的人,学生是鸡,小学初中老师告诉下的鸡蛋越多越好,大学老师突然问学生:“你们怎么不下主动的鸡蛋?”中国和国外的学生对比,发现外国学生更加积极主动,这当然不是说中国人丧失了进取心,而是国外的历史短,而且很多文化是断绝了的,他们没有这种像我们文化,所以没有形成相应的社会心理,中国人不是真的喜欢等,而是后来慢慢的学会了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很多原因,每一条理由都可以写篇论文。中国人善于模仿,而不善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讲究变化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易经的创新思维,然而这些东西终究不是主流,为统治者所提倡的是改造后的儒学:天不变,道亦不变。

      所以人能影响环境,然而周围环境也是可以改变人的, 后来,进入体制内工作,因为害怕出错,所以工作要看其他人怎么做?如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怎么办?那就不做,不做总归是不会犯错误的,这就是官场上的不作为,你不和他们一样,他们会认为你是另类,这是一种大气候,非得下了大气力才能改变的。

      等待的我们丧失了很多机会,很多本可以发展更好的机遇。学习中主动些,你会获得更多知识,感情主动些,你会和意中人在一起,工作中主动些,你会更多地展现自己。所以还请主动些!

     

相关文章

  • 等待的生活

    生活中,课堂上,工作后,我们总是喜欢等待,这样说却又不恰当,以偏概全,因为在涉及我们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们总是...

  • 【生活】等待

    焦虑的一下午,魂不守舍,却无能为力。 以前的两次有关手术的经历都是我自己是主角,并不知道在手术室外等待是一种怎样的...

  • 生活 | 等待

    生活中每天有多少时间用于等待?等公车、地铁,等日出日落,等孩子放学,等家人归来......这些等待时间可以怎么过?...

  • 自动一点,世界会更大

    过去的我常常被动的生活,做好自己,毫无目的的等待一个虚无缥缈的生活。 等待上学,等待放假,等待欢聚,等待离散,等待...

  • 平淡生活的等待。

    等待的日子不好过,心里没底。还是喜欢那种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 以前上班的时候觉得朝九晚五,这样的日子一眼望到...

  • 生活亦是等待

    有人曾说:拖延和等待,是世界上最容易压垮一个人斗志的东西。可如若换个角度来想,等待又岂是罪大恶极的可怖东西。...

  • 生活禁不起等待

    曾经我想带你去乌镇,去感受最典型的江南小镇;曾经我想和你去看海,那里包含了我对爱情最初的向往;曾经我想和你...

  • 长大生活|等待

    很多事情,我大多顺其自然,又是朋友问我关于某些事的建议,我的回答也会是“顺其自然吧”。这不是佛,不是丧,在我看来,...

  • 生活就是等待

    电影《幸福终点站》讲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 为了完成父亲未了的夙愿,来自东欧小国家的维克多,从故国乘飞机前往美国肯...

  • 生活值得等待

    昨天是女生节。参加了公司的团建,挺好玩的。 下午回来下班,洗了一盆衣服,做饭吃,洗头…… 不小心睡着,起来计划一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等待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j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