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结束的国庆假期,你们有没有带孩子出去游玩?
在这几天假期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是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输不起"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而哭闹不止的不在少数。
那作为家长,发现孩子"输不起"的时候,该怎么引导呢?
应该严厉制止,还是耐心安抚?今天就来跟大家讨论下这个问题。
一、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输不起"?
在孩子3-6岁这个阶段,有“输不起”这个现象是再正常不过了。这个其实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孩子自我认知发展的一个特点。
二、"输不起"和"输得起"孩子之间的区别
其实无论是哪种孩子,在输掉游戏或者比赛的时候都会很伤心、难过,但区别就是在于他们会不会把输赢和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
"输得起"的孩子
他们会难过,但他们知道自己输掉只是能力问题,不会上升到自我价值,他们会通过不断尝试和挑战,来赢得后面的比赛。
"输不起"的孩子
他们觉得输掉比赛,不仅仅是能力问题,更多的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没用、没有价值的人,所以他们非常看重比赛,一旦输了,就会发脾气,哭闹不止,他们觉得只有赢了,自己才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如何让孩子从"输不起"过渡到"输得起"
1、对孩子的情绪给予回应
当孩子输掉游戏或比赛的时候,要及时回应他们的情绪,当然这里并不鼓励家长跟孩子说"哭什么哭,你就知道哭"之类的话,这样不但不能安抚孩子,还会刺激他。
我们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你可以哭一会儿,等你哭完,我们再聊聊",或者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吻,让他尽快平复下来。
2、在同一件事上分散注意力
等孩子平复心情后,可以问孩子"如果再输了游戏,你打算怎么做呢?"鼓励孩子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孩子可能会说,重新来一次,也可能会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等孩子说完后,你可以跟孩子说"对,其实输赢并不重要,我们玩完之后,同样可以去吃一些好吃的,也可以去玩其他你喜欢的玩具",以此来帮助他抽离难过的情绪。
3、问孩子是否需要支持
当孩子输掉游戏开始有情绪的时候,我们不要说"没关系,再来",也不要直接帮孩子完成任务,可以试着说"我觉得你卡在这个点上,你现在是否需要我帮忙"。
这句话可以帮助孩子抽离出来,如果他能换个思路继续挑战那很好,如果实在是能力问题,那家长可以给予一些的提示,引导他从不同的思路去思考,这样有助他们完成挑战。
当孩子靠自己能做到后,你要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能力。
4、让孩子接受失败
为什么很多孩子不能接受自己输,因为每次孩子赢的时候,家长都总会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孩子听多了,就会以为自己输了的时候,自己就不聪明了,这样他们只会越来越害怕输。
当我们在跟孩子玩游戏,自己输了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恭喜你赢了,我的确想不到这个方法,我输得心服口服。"这样能让孩子知道其实输掉比赛并不可怕。
另外,家长跟他们玩游戏的时候没必要每次都让着孩子,这样他会有个错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以后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时候,发现自己每次都输,就很有挫败感。
在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一会赢一会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不是每次都能赢,要让他知道自己赢是赢在什么地方,输是可以怎么反败为胜。
5、鼓励孩子多参加多人游戏
平时在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家长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很多时候都会迁就着孩子,这样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里,但如果让孩子跟其他同龄人一起玩就不一样,他们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去到哪里,还能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去提升自己。
在1998年澳大利亚曾经对将近400名5~7岁儿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更为客观,能意识到自己并不是“无所不能”。他们更能接受自己的不足,并能接受失败、面对失败。
总结
孩子随着自己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是可以接受自己的失败,从一个"输不起"的人过渡到"输得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