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流行一句话:“要不旅行,要不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酷爱旅行,患不出行便心痒的“疾病”,自诩扛得了单反,背得动行李,却打不过流氓,抵不住美景美食诱惑的小女子一枚。旅行,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那里有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久居的城市里永远无法遇见的人和事。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己熟知的城市里工作生活着,闲暇之余我会选择去K歌,打球,逛街购物或是上网……当然也会捧起书,来次心灵之旅,读书可以足不出户走遍天下,省时省力又省钱,如若能读上本历史著作,还可以享受一次时空穿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原本就是相通的,如果必须在两者间寻找异同点的话,我想应该是实现方式不同,旅行是用双脚实现,用眼睛去领略,而读书则是用眼睛实现,用心灵去感受。
四月里,来平江路闲逛,在猫空巧遇《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一书的签售会,短短的签售后收获一本,回家后花一周的时间读完。
蔡璐璐,本书的作者,独立自信,有想法又略带叛逆的八零后女生,她只身一人,历经13个月,跨越了12个国度,并将这一间隔年中神奇坎坷的经历用幽默轻松的叙事方式一一呈现。身未动,心已远,跟随璐璐体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游行”。现将其旅行经历做简单的梳理,顺带自己的一点感悟。
1.出发前
辞去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变身咖啡馆的服务员,在与客人们闲聊中,看到了他们琐碎的烦恼,继而产生了“我是谁,是否每个人都应该这样生活”的困惑。后来咖啡馆关门了,她便计划去趟印度,用她的话说“困惑使我非走不可”。
资金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吃饭,坐车,住宿,门票……每一样都需要银子,自食其力,攒钱然后出行,她将自己赚来的四万大洋置换成美金便出发了,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钱花完了我就回家”。
2.一路“游行”中
此行到后来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她辗转十多个国家,遭遇不同人和事,一路前行,乐此不疲。蔡璐璐选择了背包客常见的穷游方式,的确,仅凭四万大洋就想去十几个国家逍遥腐败一年,那是痴人说梦。于是便会在尼泊尔徒步时七个人分两包泡面,在开罗廉价旅馆里狂喂跳蚤,在加尔各答的垂死者之家做义工照顾病患……这些恐怕是紧跟导游的旅游者抑或是热衷奢华休闲游的白富美永远都无法想象的事。
穷游本身是种苦旅,出发的那一刻起,就是把梦想、好奇、艰辛、欢乐一并装进了行囊,背包客提倡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随遇而安,却乐在其中。
这一路有看不完的美景,其中不乏像泰姬陵、金字塔这样世界闻名的古迹。然而在蒲甘骑单车看日出日落;冒雨闯入卡兹尼圣庙的场景却能更为吸引我。极度混乱的印度铁路系统也有其先进的一面;神秘的金字塔,塔身被风沙侵蚀,塔内空空如也……璐璐的哲学学得不错,她用简单的事实诠释了事物两面性的真理。思索,就像是璐璐笔下的旅行一样,它会让你有惊喜有收获,有时也会带来质疑和迷茫,但这完全值得,因为就事论事远比人云亦云要高明许多。
厉行节约,也让她走到哪里都能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同类,相识相处,相互扶持,分享经历,平实的友谊背后蕴藏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或缺的那份坦诚与信任。
平日奔波忙碌的我们,得以空闲首选轻松休闲的度假方式,而走在间隔年路上的他们,初衷单纯,原则明确,则更能保持一份释然的心,这也无疑是她在加尔各答病得死去活来被牛追着满街跑,在大马士革经历两次自杀式炸弹袭击等一些事情发生过后,仍能勇敢前行的动力。突然想到三毛的一句话:“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说得真好。
3.旅行回归后
本书是以历经辗转回到西藏,却遭遇车祸做结尾,劫后余生,璐璐问自己“这漫长的旅行,我到底得到了什么?”这是值得她去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我们每一段旅程结束后需做的总结,沿途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无法获知璐璐今后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或许是在经历这一年来颇多人和事之后,回归平淡现实的生活中来,或许又会在不久的将来,背上行囊,再度远行。
其实近来读过年轻旅者的书籍不只蔡璐璐这一本,我想说,他们是旅行的另类者,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不可能奢侈到拥有一整个间隔年的时光,于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旅行只是生活的调剂,而并非生活的常态。
旅行使我们有所见识,满足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但更重要的是它能成为忙碌逼仄的现实之外甜蜜的调节剂,让偶尔麻痹的心灵得到鞭策与震撼,去重新认识我们生活中原本就已拥有的美好与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