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大义”从狭义的角度看,它只是属于部落冲突后的被迫选择之途径,只有通过这个口号来达到聚集“正义之师”之目的,本质上是奴隶制度转变成封建制度的时代之需,证明此宣传工作只能适合周朝的礼乐制度之稳定状态,一旦碰到乱世就成为了“落后”或“复古运动”的象征词而已,间接地证明宣传口号也需要与“时代同步”才能符合现实之需。
“民族大义”从广义的角度看,它与“民族融合”或“民族包容”等民族政策相关,也与中国汉族文化的民族特征有直接关系,能够起到历史定义的“求同存异”之作用,能够让民族冲突能够被民族文化所化解,成为文化内核的组成部分。
“民族大义”从历史进程来看,它与“民族进取心”或“民族自信心”有关,能够引起民族复兴的情感共鸣,但是也会造成其他弱小民族感到压迫感,使得近代“民族自决”有一定的世界市场,形成“民族冲突”的广泛延伸程度,让此口号的负面反作用推动了世界冲突点的国际催化剂。
综上所述,“民族大义”也是认识世界有局限性或片面性,只能换个当下的“命运共同体”才能安抚部分颤动的国际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