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新家,我养了颗发财树,为了让它好好成长,我常常浇水给它。但是不出几个月,这颗树就叶黄进而根烂了。我百思不得其解,“百度” 后恍然大悟,发财树的根系较浅,一定不能浇水太多,否则盆内积水就会造成根烂。而且不喜高温,如果长时间高温天气,需要通风降温,否则也会闷热而死。
有次去听个教育讲座,讲师拿出狮子,老虎,海豚发个学员,告诉我们:上帝派给我们一个任务,饲养拿到的动物,不能有任何闪失,如果动物死掉,则满门抄斩。于是大家纷纷在网上查询分到的动物有什么特性,吃什么,怎么训练它,怎么陪它玩耍。。。
这两件事情,对于我养育孩子,有了特别的警示作用,养植物,养动物尚且如此,我们得首先去了解它的本质特点。养孩子呢?有多少人真正的去了解我们怀抱中的这个孩子到底是什么特性?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使命以及特有的天性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样子。怎么帮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不断的去寻找方法。
其中有一个是我目前接触到的比较前沿的,科学的方法。基因结合教育。昨天应邀去旁听了蔡博士的基因+教育的专业解读,颠覆了我对养育孩子的传统观点。
在20世纪50年代,基因的本质就逐步被世人接受和认可。随着这些年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基因科技也被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特别是医疗领域。
在上世界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德华 加德纳教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逐渐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9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其理论的具体部分已在前面的文章中详细解读过,本次不再重点阐释。)
基因加教育是在以上两个条件下应运而生。以下是一个6岁男孩的基因检测,分析出的他的天赋智能情况,以及如何养育情况。(分析内容根据蔡博士的解读做部分整理)
从这个雷达图可以看出,孩子的人际视觉+视觉空间的分数值最高,说明他是人际视觉型孩子。这类孩子在目前的基因检测数据库里面约占到了60%以上。也称之为“ 玻璃心”。
1. 关于选择学校的建议:
这个孩子不太适合大班40,50人的课堂。更适合小班上课。因为这类孩子通常比较敏感,对情感需求比较高,对老师和同学对他的看法和态度比较在意。小班制会让他有更多的机会去得到老师的关注。
2. 关于家庭沟通交流的建议:
因为目前的教育体制内还是无法完全做到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此更多的是从家庭教育着手。
爸爸妈妈要特别注重和孩子的交流方式,这种孩子不适合用说服,讲理,打压的方式教育。鼓励,支持,赞美,肯定,包容是他相处的最佳方式。
这个孩子情商高,也高敏感,因为敏感,小时候受挫几率也越高。每天晚上睡觉前需要爸爸或者妈妈和他聊聊天,这种聊天需要尽量有肢体的接触,在温馨,愉悦,轻松的氛围下进行,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幸福感,这样他比较容易敞开心扉。当孩子在说到老师或者同学的不好之处时,家长不能去加以是非的评判,反而应该去无条件的挺孩子,给到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感觉到即使全世界抛弃了他,也有爸爸妈妈在后面无条件的支持他,保护他。这种孩子情商很高,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他很容易自己纠错,明辨是非。在外面受到委屈,他会感受到还有爸妈在,爸妈最理解他。这样他就会淡化在意老师,同学,周围的人对他的看法,逐渐心态也向着更积极,豁达的方向发展。反之如果家长不注重方法,经常打骂孩子,如果在学校无法得到老师同学的充分关注,孩子则会逐步关闭他的心灵,在青春期,早恋也多发于这类孩子身上。他们无法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爱,则会投向喜欢的异性。如果长期处于比较压力大的环境,无法得到有效舒展,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12岁前对于这类孩子“溺爱”并不为过,也不易早早和父母分房独自睡觉。在众人面前需要多鼓励他,赞美他,给他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和父母建立强连接的爱的关系,则会让这个孩子的内心越来越强大,进而情绪也越来越稳定,他的学业也会比较顺利,生命力也会越来越旺盛。
3. 关于兴趣班的选择
这个孩子不适合严师出高徒,适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兴趣班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是其次,主要的是这个老师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孩子会因为喜欢老师,喜欢那种氛围而爱上学习,产生效率,有兴趣变特长,由特长变专业。越严格的环境则会越产生压力。让孩子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厌倦和抵触。
结合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又可以再细分出40项核心指标。针对这40箱的分数,蔡博士又给到了家长更多细节的指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他的先天优势,未来哪些科目他会占有优势,哪些科目他会比较吃力,哪些兴趣特长班适合他上,未来就业哪些方向可以充分发挥他的先天优势等等。
在解读过程中,我看见两位年轻的家长曾几次落泪,深感把很多错误的方法在孩子的身上,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孩子的个性和走进孩子的内心。临走时,家长给蔡博士深深的举了个躬,感谢他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一个GPS导航。
我真心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用更科学的手段去了解和关注自己的孩子,用更科学的方法去养育我们的孩子。多学习一些育儿,就会对孩子少几分摧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