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天
写作,一直是我的软肋。虽然一直都知道写作好处多多,却仍然在逃避。然而今天,我竟然完成了21天的日更目标,值得庆贺,可以说是我成长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现在我有信心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并越写越好。
“用输出倒逼输入,让成长有迹可循”
现在的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为了保证日更,每天逼自己看书、学习、思考、写作,形成闭环,正向激励自己,也充实自己。
回忆下当初我是怎么决定挑战自己呢?当然是为了赚KEY,另外金马老师都说了“完成更重要”,所以决定试一试,这样看来行动很重要。
有“知”不一定有“行”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家人是最重要的,这是我的认知。然而在币乎日更,打破了我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充实了,但陪伴家人的时间也相应的减少了,这其实是与我的目标相悖的。相信在币乎深耕写作的人都是想通过努力获得更大的收益,从而让家人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然而我们在努力赚钱的同时可能已经忘了初心,疏于对家人的陪伴和关心。这其实是知行不一的表现。
这种情况我们身边的人常有,我们都会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努力做到,但实际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却做不到,而自己并不自知,这就属于认知不协调。有认知,但却没有外界公认的应该有的行为。
明朝思想家王明阳提出“知行合一”,“知”就是认知,“行”就是行为,这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常常认为,没有好的行为是因为我们认知不够,所以要提升认知。但通过学习,我才懂得原来不是我们想的这样。
不一定靠改变认知才能改变行动,其实先改变行为也可以反过来改变认知。
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
在现实世界中,不仅态度、观念会影响行为,其实行为也会反过来改变态度。这就是第二种认知不协调。
这种认知不协调是1976年学者们在研究选举的时候发现的。他们发现:相对于投票前的选民,投票后的选民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投票的候选人会取得胜利。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有了行为,先投了票,投了票之后他就把希望当成了胜算,这种认知不协调,在学术上叫决策后的认知不协调。我们身边也会常常有这种现象,比如你买了比特币,因此你看比特币就不客观了,你总是希望它涨,所以你不能用理性的心态去思考什么时候把它卖掉。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个人喜好某件事情,你不妨先引导他去做这件事情,等他做完之后,他就会自己找理由说服自己做这件事是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也就是说,改变一个人不仅要考虑怎么改变他的观念,也可以考虑先改变他的行为,特别是让他跟你一起完成某个行动,说不定完成行动以后他会更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
好了,我们回到开头,我写作的例子不正说明了“改变行为可以改变认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