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T筛查的普及,我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病例。这些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通常很好,导致人们对治疗的预期日益提高。治疗方法从微创手术到快速康复,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然而,这些更小的手术切口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潜在风险,包括较高的复发概率。
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常被忽视的问题:为何有些早期肺癌会在短时间内复发?
为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几个典型病例。这些病例展示了早期肺癌患者经过治疗后仍在短期内复发的情况。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接受了手术和化疗,但在半年后复发。另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也是类似情况。更引人关注的是,一位45岁的女性患者,在接受了手术、化疗和奥希替尼口服治疗后,仍在半年内出现复发。
这些案例引出了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这些早期肺癌患者并非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他们的肿瘤尺寸都不算大,分别为24mm、23mm、22mm且大多数未出现肺内淋巴结转移。其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标准的肺叶切除术,符合当前的指南和治疗标准。最后,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术后辅助治疗,如化疗和ADAURA疗法。而在ADAURA临床试验中,涵盖了大量处于更晚阶段的II至IIIA期肺癌患者,该研究记录的中位无病进展生存期达到了65.8个月
分析以上3个案例发现,这3个肿瘤都具有明显的侵袭性特征:1、每个肿瘤都是实性结节形式,且它们的最大直径都超过了2厘米;2、所有的病理结果都显示为低分化类型,并伴有高风险因素,如胸膜受侵、气腔播散和脉管侵犯。这类肿瘤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由于在手术前难以准确预测它们的病理特征,经常被忽视或风险被低估。
而三名患者另外的一个共同点是:都进行了纵隔淋巴结采样手术。在纵隔淋巴结采样手术中,医生可能只会取出部分淋巴结进行检查,而不是清除所有可能受影响的淋巴结。这种采样手术可能导致淋巴结清扫不足,从而留下了未被清除的淋巴结,增加了术后快速复发的风险。这种现象被称为隐匿性淋巴结转移(OLNM),即虽然临床评估没有发现淋巴结转移,但手术后却发现了转移。
研究显示,肺癌病灶越大,淋巴结转移风险越高。在实性肺癌患者中,尤其病灶超过2cm时,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的几率相当高。而在采样式淋巴结切除术中,这些已发生转移的淋巴结容易被遗漏。
一项2015年的meta分析比较了淋巴结采样和淋巴结清扫在病理I-II期肺癌治疗中的效果。结果显示,在1年生存率方面,淋巴结采样和淋巴结清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3年和5年的生存率上,淋巴清扫的效果优于淋巴采样。这表明在病理学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淋巴采样在1年生存率方面可以达到与淋巴清扫相似的结果。但在长期,即3年和5年的生存率方面,淋巴清扫优于淋巴采样。
综上所述,虽然现代医疗强调微创和快速康复,但我们不能忽视彻底手术的重要性。在面对具有高风险的早期实性肺癌时,应重视手术的彻底性,以确保更好的远期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Dong S, Du J, Li W, et al. Systematic mediastinal lymphadenectomy or mediastinal lymph node sampling in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 stage I NSCLC: a meta-analysis[J].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2015, 39: 410-4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