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路上,做更好的自己
——“互联网+教育”下的思考
抚松347宋淑秋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也包括传统教育领域,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教材是知识的权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但是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获取知识变得轻而易举,更加快捷。教师仅停留在学科知识上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应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设计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摆脱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实现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提升教育信息化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形成更广阔的视野。
一、提升教育信息化技能:“互联网+教育”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如果不与时俱进,提升教育信息化技能,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网络技术远远抛开,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网络知识,包括怎样在网络中检索学科知识,怎样将视频、图片呈现在课堂上,怎样制作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PPT课件等等,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成长为新时代的信息化教师。我是一名生物教师,生物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很直观,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容易理解;有的很抽象,例如心脏的工作原理,这样的知识如果借助多媒体视频呈现给学生,不仅直观生动,而且有助于理解记忆。最开始我只学会了简单的PPT制作,利用美图秀秀处理图片,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在百度中搜索怎样进行视频剪辑,然后下载了QQ影音,利用它截取音频和视频,并进行转码,然后插入课件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深深体会,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才能成长为新时代“互联网+教育”下的合格教师。
二、更新知识结构:新时代的教师,不应只停留在教材、教参上的知识结构,而应借助互联网,学习涉猎更多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知识上的领路人。如在学习《环节动物》这节课时,蚯蚓和人类的关系学生有生活常识,都能自己说出来,课前我在网络上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蚯蚓也可以入药,它的中药名叫“地龙”, 切碎后煎鸡蛋可以治疗痔疮。课堂上给学生介绍了之后,不仅拓展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趣学。
行走在路上—做更好的自己三、形成更广阔的视野: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除了教材上的生物知识,电视中有很多专栏,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探索与发现》等,还有一些纪录片,如《动物百态》《动物大世界》等,都是很好的获取知识,拓宽视野的平台,在课余时间,我经常看这类节目,从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上课时就可以把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走出书本,走进知识的海洋。我所在的学校在长白山脚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历史遗迹、珍惜动植物而设立的保护区,孩子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实践能力不强,认识的动植物很少,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编辑了生物校本课程,介绍长白山上的动物,长白山上的植物,长白山上的山野果,长白山上的山野菜,长白山的景观特点等课程内容,插入相关图片,图文并茂,拓展了课本知识,也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了自己的家乡。走出课堂,走进校园,将校园内可见的植物约八十余种,拍成图片,利用美篇编辑制作,附以说明,在班里微信群里分享。走出校园,走进自然,周末的时间和几个孩子去自然里采集植物,交给孩子们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培养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在和自然接触的过程中,孩子们欣欣然,制作的标本也很精美,实现了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给学生推荐学习软件——识花君,在遇见不认识的植物时,随时可以拍照查询,解决了知识储备少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能学到更多的生物知识。
行走在路上—做更好的自己暑期听了王晓野老师的《用艺术开启山里娃的幸福人生》讲座,有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晓野老师带着山里娃,从教室走到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捕捉生命的气息,真正践行了生命化教育。美术课堂如此精彩,我的生物课堂怎样绽放呢?我进行了深深的思考,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小小的成长计划:
1.立足课堂,精研教材,以研促教,资源共享。分析学生的学情和认知特点,制定适合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同组教师互相听课、研课,取长补短,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2.走进自然,感受生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生物课堂从书本走向自然,和学生一起观察、实验,制作植物标本,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饲养小动物,增加学生的爱心。
3.坚持读书,终身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网络中听教育讲座、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成为智慧型的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