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总论
1分类:弥漫性:类风湿,SLE,多肌炎。脊柱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退行性变:骨关节炎。与感染相关: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
主要症状:1类风湿:首发症状关节痛,近端指间关节,对称性,持续性,休息后加重。2SLE:特征:蝶形红斑。其他症状都不定。3骨关节炎:远端指间,活动后加重。累及负重关节。
内科 风湿系统 内科 风湿系统实验室检测:1抗原 类风湿:DR4,狼疮:DR2,3 AS:B27, BD:B5 pSS:DR3,B8
自身抗体检测:???
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抑制环氧化酶2,抗炎镇痛。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非选择性:如阿司匹林,普奈生,布洛芬,胃肠道反应大。
2糖皮质激素:抗炎,但不是改善病情的药。
3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首选): 柳氮磺吡啶,金制剂(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抗疟药,硫挫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环磷酰胺,雷公藤总甘等等。
生物制剂。
。
二
类风湿:定义:侵蚀性,对称性多小关节炎,慢性(除痛风急性,其他都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滑膜炎,血管炎。
涉及因子:CD4T细胞,IGM(其他都是IgG)。
临床表现:最早:关节痛。最常见:晨僵大于一小时。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血管炎的表现,纤维素样坏死),血管炎,肺(间质炎,胸膜炎,CAplan综合征),心脏(心包炎,可有小量心包积液),胃肠道,血液系统(轻度贫血),Felty综合征(伴脾大血小板减少,贫血),神经受压,干燥综合征。
内科 风湿系统活动性:类风湿结节,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血小板增高,自身抗体,补体增高,关节液增加,免疫复合物。
严重程度:血沉+类风湿因子。
内科 风湿系统自身抗体:类风湿因子,特异性差,还可见于狼疮,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抗角蛋白抗体谱(APF,AKA,AFA,CCP)CCP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补体一般不减少。
诊断:如图
内科 风湿系统治疗:类风湿不能根治,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减少活动。治疗如总论或下图。
内科 风湿系统三 狼疮
定义:多系统损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因(遗传环境雌激素)注意(类风湿的病因是:遗传环境免疫紊乱)
发病机制:致病性自身抗体,致病性免疫复合物,T细胞和NK细胞功能失调。
内科 风湿系统病理:全身性的炎症反应和血管炎。
可出现特征性的苏木紫小体,脾中央动脉洋葱皮样病变。
临床表现:对称性关节痛最常见,肌无力肌痛等也可见。发热,皮肤色斑,蝶形红斑(特征)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肺:多见胸腔积液。心血管:常出现小量心包积液。还有特殊的:疣状心内膜炎,病理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常位于二尖瓣后叶心室侧,不引起心脏杂音。但可脱落至栓塞。肾:狼疮肾病:很严重。神经系统,胃肠道。
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三系减少。 抗磷脂综合征(APS):静脉栓塞,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继发干燥综合征。眼部视网膜血管炎。
内科 风湿系统检查:自身抗体:抗核抗体谱,抗磷脂抗体,抗组织抗体。
内科 风湿系统Sm特异性最高。ANA筛查最好。dsDNA标志性抗体(还有sm),对活动性参考意义。
活动性:dsDNA,rRNP,C3下降,狼疮带实验。还有血沉,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血小板增加等。并发症症状。
诊断:
内科 风湿系统治疗:不能根治。主要:激素+免疫抑制剂(首选CTX)。(类风湿可不是)。对症治疗:可用非甾体类药物,针对并发症的药物等。
内科 风湿系统羟氯喹对妊娠副作用最小。
四 干燥综合征
定义:侵犯泪腺,唾液腺,淋巴细胞侵润,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临床表现:口干,最常见。猖獗性龋齿,最特征。腮腺炎。颌下腺。角结膜炎(泪腺分泌的黏蛋白减少所致)。
皮肤:紫癜样皮疹(特征)SLE:蝶形红斑,盘状红斑。风湿热:环形红斑。BD病:结节性红斑(最常见最特异)
骨骼肌:关节痛,肿。
肾:主要累及远端小管,可表现为ATN引起的周期性低钾血症性麻痹。
呼吸消化神经等系统都可累及。
血液系统:可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且淋巴瘤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有贫血
检查:氯化铵负荷试验,亚临床肾小管性酸中毒。
ANA,RF,ACA,抗心磷脂抗体等都阳性。SSA敏感性最高,SSB特异性最高。
高球蛋白血症?
泪腺实验:Schirmer实验,泪膜破碎实验,角膜染色实验。
对症治疗。
MPA:多血管炎。
主要累及小动静脉。肾脏和肺。
全身症状,肾脏,新月体肾炎。纤维素样坏死。治疗:激素+环磷酰胺。
BD病。
表现口腔和外阴溃疡,眼炎,皮肤损害。
口腔溃疡首发症状。其他系统也都有不同受损。针刺实验。
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主要对关节病变,皮肤等有效,激素的局部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