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毛姆说过,阅读是一所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话说的很俏皮,也很深刻。我们每个人都有外出旅行的任务,都有无事可做、孤独无聊的时刻。外出无事可做,阅读最为可取。
记得年轻时,有一年要外出参加学习两个月,当时不知道除了上课听报告还能做什么,就在行囊中塞进了《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耐读,即使两个月没有别的书,我也能在枯燥的时政报告之外找到理论的乐土,找到可以钻研的富矿。当着五十多天培训结束时的,我不仅顺利读完了这部天书,而且写出了一份有点样子的读书札记,成为我人生行进途中的一个思想深化的阶梯。显然,这次阅读让我体验到避难的滋味。四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还能清晰的记着马克思关于商品货币与资本关系的讨论进程,每当看到街头劳工揽活的场景,便禁不住回忆起《资本论》中关于劳工市场的那些描述。
1995年春,又有一次进京学习的任务,时间蛮长。读点什么呢?当时我已经年届不惑时刻,思索了一番,便毫不犹豫带了《庄子》和《世说新语》。虽然过去曾在《南华经》上花费了些功夫,但用力全在内篇,外杂篇不太在意。这次京西之旅虽然没多大意思,但有了《庄子》和《世说新语》,内心不再寂寞,对生活也平添了新的看法,人生不仅需要激进的批判,而且需要回避和幽默。虽然我不是一个散淡的人,但庄子和竹林七贤那种关于人生的态度,却也给了我生活的智慧启迪。后来,当着我的生活发生了骤然变故而心灰意懒时,便禁不住回想起《庄子》外杂篇关于庄周其人的描摹,想起了《世说新语》中关于阮籍、嵇康种种怪诞的记载。生而有涯,人生既要庄重又不宜过于执拗,而宜于放达和潇洒些。
后来,我因病住了几次院,医院的日子不仅寡淡无味,而且一言难尽。我曾在医院里读过《百年孤独》和《老人与海》,也曾读过《诗经集传》《纳兰词》。最近一次住院,则读了一本中信出版社的《韧性时代》,知道了美国学者关于文明未来的最新看法。而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更是我在国外女儿家享受天伦之乐过程中仔细抠完的。无论是住院还是国外寓居,读书都成了最好的逃避方式,也是我最好的休养模式。
今天的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寻常受到的诱惑更是五花八门。无论生活兴味盎然还是寡淡无味,我们都需要各种不同的逃避和消解方式,进而解救自己的精神,而读书则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我们只要携带一本书,就等于携带了一间避难所。今天,又到了全民读书日,翻看网络上各种关于读书的言论与故事,自然想起了毛姆,忆起了他的种种趣事,想起了对付孤独和无聊的避难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