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明朝那些事儿》3——太监弄乱的王朝

《明朝那些事儿》3——太监弄乱的王朝

作者: 羊羊羊炸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3-30 21:03 被阅读158次

这一章信息化量很大,有5个皇帝,经历了6个时代,看完之后什么什么年号都记不起来了,所以还是得一一写下来,以便后续回头念起来的时候一看就知道:

一、明仁宗朱高炽

生卒年:1378(洪武11年)——1425(洪熙元年);统治时间:洪熙元年1425年

二、明宣宗朱瞻基:

生卒年:1399年(建文元年)——1435(宣德十年);统治时间:宣德元年1426——宣德十年1435

三、明英宗朱祁镇:

生卒年:1427(宣德二年)——1464(天顺八年);统治时间:正统元年1440——正统十四年1449;天顺元年1457——天顺八年1464

四、明景帝朱祁钰:

生卒年:1428(宣德三年)——1457(景泰八年);统治时间:景泰元年1450——景泰八年1457

五、明宪宗朱见深

生卒年:1447(正统十二年)——1487(成化二十三年);统治时间:成化元年1465——成化二十三年1487

纵观这几个皇帝的生卒年,都是短命的皇帝,朱高炽48岁驾崩,相比他的子孙三代还算是长命了点的,只是他只当了10个月的皇帝,在位时间应该是排在短的top中吧。

上述都是一个个长子一代代继承下来的,当然朱祁钰还真是有点捡便宜的感觉,尽管北京保卫战的大功臣是于谦,但毕竟算是他所在时期最伟大的事件了。还是一个个讲下来我看完之后的对他们的了解吧。

如果说当皇帝是有上天决定、命中注定的概念的话,朱高炽是没有皇帝的命的,到现在的8个皇帝中他是在位最短的,统治于洪熙元年,卒于洪熙元年。但是,太子监国时间近20年也是不短的,朱棣在他的下半生时间大部分亲自带队与鞑喇等作战,期间都是朱高炽在京监国,也正是因为如此,之后还出现了朱高煦造反的一出。朱棣造反的某场战役中,朱高煦立过一次重要的功,当时朱棣的赞许一直让朱高煦误会着也许他是有机会当太子,朱高煦的心态跟朱棣曾经的心态是一样的:我朱高煦能力比你强,我的长相也比你好,你朱高炽这么胖,又有残疾(朱高炽曾经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凭什么就因为你是长子就能当太子?当然这是朱高煦自己的以为,如果朱棣是比较像朱元璋,但是朱高煦跟朱棣是一点都不像的,看书中所述,还真是有点愚蠢的,所以他终归不会有好的结局。所以朱高炽的太子之位一直不稳定,朱高煦一直从中作梗。太子党之一的解缙第一次挽救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当然并不是因为朱高炽本身的能力,而是借着朱瞻基的光,因为朱棣很喜欢这个长孙,而这个长孙即是朱高炽的长子,也是之后的明宣宗。太子党之二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明里暗里辅佐着朱高炽,在朱高煦的多次小报告之下,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最终依靠三杨终于巩固了太子的地位,同时在朱棣最后一次班师途中驾崩后,快马加鞭回京来报告,让朱高炽尽快登基。再说回明仁宗,的确是仁慈的,朱棣驾崩后的当年还是永乐二十二年,他就开始赦免建文时期的旧臣们,牢里的都放出来,在外充军该召回的都召回,还有牵连的族代亲属们能找的也都找回并给与关照等等,这无非是他在位期内最伟大的创举了。不愧是仁宗。但是他监国期内一定也是仁厚的,因为仁宣时期是最民生最欣欣向荣时期,这个仁宣时期也算上了朱高炽的监国时期。朱高炽的死有个谜团:哈哈,连作者都不知道估计就是个谜了。什么谜呢?当时的太子都是驻南京的,也即朱瞻基是驻扎南京的,对于当时的交通来说,南北的路途真是遥远的,朱高煦之前一直赖在北京不肯出去,后来的种种表现让朱棣有所厌烦将他派到了山东乐安,这个地方跟南京比起来离北京近多了。尽管朱高炽已经登基为皇帝,朱高煦想要造反篡位的心思未有泯灭。尤其在得知朱高炽已重病之时,朱高煦又开始了他的计划,一旦朱高炽驾崩,他势必比在南京的朱瞻基更先知道情况,那么在朱瞻基南京回北京的必经之路上设上埋伏将朱瞻基一举歼灭,他就可以当皇帝啦……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当他获知朱高炽驾崩之时,还没来得及设埋伏,却获知朱瞻基在北京登基了。谜就在这里,朱瞻基是有预知能力知道他的父亲就要驾崩而提前赶来吗?还是朱高炽其实是被朱瞻基给杀掉的?不然他收到消息从南京回北京怎么也不会这么快吧?无人知晓了,朱高煦当时也是闷了,本该是多么完美的计划呀……

再来说到朱瞻基,明宣宗,与他父亲所在的两个朝代被称为仁宣时期,明朝盛世,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当然这是建立在朱元璋跟朱棣的建设基础上的。而且此时的内阁仍是三杨,辅佐着朱瞻基继续明朝的盛世。但是朱瞻基却有个破例的举动,即是培养了宦官从政。书上也说了,那是因为当时的文官势力太强大,而且时不时要来找皇帝的茬,比如朱瞻基也算是个好皇帝了的,不好吃喝嫖赌,工作也兢兢业业,唯有一偏好就是斗蛐蛐,那么就被这些文官们抓住了把柄,时不时来炮轰下皇帝,皇帝也没办法,文官的存在有着深远的历史地位的,也不能说他们错,为了制衡,朱瞻基就开始为宦官们开设学堂,宦官们从政的时代就此开始了,当时的司礼监已经可以替皇帝批红,只不过朱瞻基管控的严格一点,倒也没出什么大乱,但是以后就说不好了。

作者讲盛世时期都还是讲得比较简单的,也对,盛世不就是经济欣欣向荣,百姓安居乐业,也没啥好说的。所以朱高炽跟朱瞻基的盛世就这么过去了的,但是却给后代留了个坑,宦官的时代要到来。朱瞻基时期还出现了个人物,一个英雄。就是总结朱高煦的恶行的明代重要的功臣。不过他的光辉作为并不是在朱瞻基时期。

开始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时代了,反正皇位的继承仍是毫无悬念的长子为先,一直到我现在看到的第四本中的朱厚照,都是继承并发扬了这个传统,当然朱棣是篡位成功的,这么个小插曲之后继续也是如故。说说我对朱祁镇的看法吧,他的命还真是好,或者说是当皇帝的命吧,尽管他的两次皇帝生涯在政绩上并不是能说上话的,而且正统时期亲信宦官差点丢掉了明朝的这个时代。但是既然他能统治两个时代,总是有其绝活的。朱瞻基埋下的坑就让他自己的儿子跳吧,所以王振这个太监就不得不提上来了,反正这个人是到了骂无可骂的地步,所以他的那些恶劣事迹云云都不赘述,仅就说一段土木堡事件吧。纵观历史(尽管我目前仍没有多少历史知识,但是最近看此书,听罗辑思维还是稍微弥补下的),凡是我们所站立的一方中的最高统治者或者最高将领身先士卒的战役,90%都是会赢的,可惜的是,土木堡战役,朱祁镇亲自带兵却败得一塌涂地,差点明朝不保,当然一是朱祁镇并不是如朱元璋、朱棣般文武双全,最多也就有点文了;二是也是重要的是摊上了这么个王振,而三杨在正统期间陆续去世了。那么明明本来可以相安无事最终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这场战役,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王振死了吧,尽管有点晚,他不是被敌军所害,而是被自己人所害,他的名字叫樊忠,他用铁锤锤烂了王振的脑袋。而朱祁镇的绝活也慢慢体现了。这一点我倒是很欣赏他,感觉就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绅士作风,在土木堡,他们的将领及士兵死的死,逃的逃的时候,他平静地坐在那边等候敌人的发落,一个瓦剌士兵进来的时候被他的举止着实吃了惊,不管怎么威胁,他都不管不顾旁边的人,如此处变不惊必定不是一般人,然后他就被带到了赛刊王那边。在获知他的身份时候,也先、伯颜帖木儿、赛刊王这三兄弟都有点不知所措,杀还是留?最终还是依了伯颜帖木儿的主意,留下来。当然了,留下大明皇帝作为人质,就是一张信用金卡呀。朱祁镇的生活一下子从皇帝变成了俘虏,当时在他身边的太监喜宁转手成了叛徒变成了也先的谋臣。但是正是因为他的绝活,他的人缘,他的人格魅力让他度过了他的俘虏期,甚至连看管他的伯颜帖木儿都成为了他的朋友,伯颜帖木儿完全被朱祁镇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他对他毕恭毕敬,这是活生生的历史呀,让也先愤怒,也让我们后人看了之后不可思议。而在之后,他已经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已经没有太大价值的时候,加上喜宁的怂恿,也先更是想要杀掉朱祁镇,但是居然是天气挽救了朱祁镇,反正当时的人类是很相信天气现象的。朱祁镇躲过这一劫之后觉得应该做些什么了,侍奉他的是袁彬跟哈銘,危难见真情,在朱祁镇此时毫无价值且看不到头的结局下,这两人对朱祁镇的感情真的不可以再真了的,这也是朱祁镇人格魅力赢取的呀!喜宁后来是被朱祁镇袁彬、哈銘的计谋下干掉了的。当也先觉得朱祁镇实在没有价值而仅是累赘可以将他送回去的时候,可怜的朱祁镇真是感受到了人性的悲哀了吧,曾经他的好弟弟朱祁钰,在他出军打仗的时候,他信任地让其代理朝政的好弟弟,此时已经被封为新皇帝了,可是他的好弟弟却并没有想要他哥哥回来,巴不得他早死在他乡呢。

那么就开始讲到朱祁钰,反正,不是他的终究不是他的,代理的即便转正了也终究不能长久,这就是他当皇帝的经历。可是,有什么办法,北京保卫战就是在他所统治的时期的,这一笔必将为浓厚的一笔。按历史所述,朱祁钰跟他哥哥的关系的确是很不错的,他似乎也有被当皇帝的一说。当然,在当时的那个时刻,朱见深还太小绝对不可能当皇帝,既然朱祁钰是代理皇帝,那么就顺理成章把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否则当时的形式更加岌岌可危,朱祁镇被俘虏的价值也就是他是皇帝,一旦他不是皇帝了,那么也先军也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了的。朱祁钰阴差阳错地当了皇帝,但是一切还没有停歇,也先要打到北京来了,朝廷里都慌了,想要靠朱祁钰那就别想了,他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吧,反正我看完之后这么觉得;想要士兵作战也几乎不可能,精锐部队都已经葬在了土木堡了,所剩下的也就是一些渣渣了吧。朝廷里有官员说出要南迁,其实就是逃回南京。乱世出英雄,此时的明朝危在旦夕,如果没有他的出现,明朝就要在正统年间就覆灭了吧。

所以要开始讲述于谦了,他就是那个英雄!我在看了此书之前对于谦的印象停搁在《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念书的时候背得滚瓜烂熟的,却不知道这句诗背后的故事。景区不知几次路过于谦祠,却从来没有进去光顾,就这么路过而已。当然现在终于知道了,于谦是钱塘人,就是现在的杭州,那么于谦祠在杭州也就没有什么好解释了的。他的偶像是文天祥,所以他的这诗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呼而应。而他也一直循着文天祥的道理前行。在危难时刻,于谦站了出来,有些人注定一生会有伟大创举,当有人提出要南迁的时刻,他站出来呵斥了一声。行吧,你说不能南迁,那么也先马上就要打过来了你说怎么办呢?当时的兵部尚书在土木堡战死了,于谦是兵部侍郎,他所幸留了下来,那么他觉得自己使命就要开始了。他克服畏惧,召集了兵,解决了粮食问题,把王政的余党给干完,然后重立了新皇帝即朱祁钰,这些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开打了。反正历史就是真实的,他的胜利无疑告诉着后代的人,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你坚定要去做一件事了,并且是真正全力以赴的时候总是会有回报的。也先军在觉得北京随便可应付的情况下,却没有想到会是战败而归,而时不时地靠朱祁镇去引诱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最后惨败而归。这个不可能就被于谦做到了,我真的这才知道于谦的伟大事迹,如果当时没有他站出来,那么明朝就应该在正统年间就灭亡了吧,然后我们现在是什么年代也都不得而知了的,怪不得作者觉得他是明朝排名第二的大人物。下次,路过于谦祠我一定会进去叩拜下这个伟大人物。可惜的是,朱祁镇夺门回归之后,于谦最终还是被奸人所害,奸人之一为土木堡溃败逃回而北京保卫战受于谦重用的石亨,之二为土木堡战役后要求南迁的徐有贞,他们也是“还乡团”的成员。于谦是被斩首的,相对其他酷刑,这样的死总是干净利落了点,至少没有受太大的苦。在抄家的时候,他的家里清廉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抄走,抄家的士兵不甘心后找到了一个门锁森严的房间,本以为会是金银珠宝,却只见蟒袍和宝剑,这是朱祁钰在他北京保卫战后赠予的,而他却藏了起来,没有任何显摆,就是如此低调。抄家的士兵只能安静离开。后来朱祁镇是认识到自己对于谦的误会的,但是也已经没得挽回了,八年后,朱见深替于谦平反,也找回了于谦的儿子于勉。于谦的时代结束了,我从来没有想到石灰吟的这位作者的如此伟大贡献,下次一定去于谦祠进行膜拜。

再回到朱祁钰吧,好像也没印象深刻的事迹了的,唯独他对于于谦还是信任的吧,至少北京保卫战的时候是放手让于谦干的。一开始在拥立他为皇帝的时候,他是拒绝的,可能是代理期间他已经感受到了当皇帝的辛劳,一点都不像自己当王子时候的自由畅快,似乎是在大臣们的威逼利诱之下他才当了皇帝的,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的。权利在手中就会上瘾,所以他再也顾不得自己哥哥的安危了,也没有想法说把朱祁镇去接回来。最终朱祁镇的回家也是靠一位口才犀利的官员杨善争取回来的。朱祁钰除了将哥哥囚禁于南宫外,还把朱见深的太子给废了,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可惜朱见济立太子之后次年就去世了,而可怜的朱祁钰却没有其他儿子了,这也算是可悲了。一段时间迟迟没有太子,文官们不停地上书要重立太子,而朱见深即为提到最多的。一向优柔的朱祁钰在立朱见深为太子的这件事上态度很坚决,你们提都不要再提了。他本来也没什么能力当皇帝的吧,反正国家大事让他操碎了心,30岁不到的年龄就病患缠身,就是因为他的病情,大臣们上书重立太子的申明也更频繁。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激发了徐有贞、石亨等的协助朱祁镇夺门。朱祁镇夺门成功的时候,朱祁钰正在病榻上,当太监告诉他事实的时候,他却是连说了三个“好”字,像是终于解脱了一般。权利在手上的时候么总是不甘心放弃的,但是自己又没能力元气大伤然后终于能放心的时候么却也是舒心的。其实朱祁钰应该真的并不是很想当皇帝的。当然最后对朱祁镇的对待会让他不会有善终,尽管当了8年的皇帝,最终也没有他的好归宿。

重新回到朱祁镇,毕竟他破天荒地当了两次皇帝。最终朱祁镇还是回家了,可惜的是被他的弟弟囚禁在了南宫,别说自由出行了,连基本的日常饮食都难以为继,靠他的钱皇后做点手工活拿出去换点食物,这个太上皇实在是活得受罪了,官员们想来见他也是不允许的。写到这里,想到一个小插曲,当也先终于觉得朱祁镇没有价值,可以来“领”他走的时候,第二个使者到达之后,通过他的口才说服也先可以带朱祁镇离开的时候,有一个人是反对的,即伯颜帖木儿,他反对,并不是反对朱祁镇回家,而是要求明朝答应朱祁镇回家继续做皇帝。当然这是不可能了的,但是也可见朱祁镇跟伯颜帖木儿的深厚友谊,朱祁镇离开的时候,伯颜帖木儿一直送他到边界,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见。朱祁镇当了两次皇帝都不是成功的,但是在当普通人的时候的确是成功的,他是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的。但朱祁镇在如此境地之下,居然能二当皇帝,可见真是当皇帝的命啊。徐有贞、石亨等当时是于谦的反立面,石亨这种人真是过河拆桥,算了,哪里能跟于谦一起提到呢。他们其实是秉着私心而协助朱祁镇的,反正互利互惠,在夺门成功后,朱祁镇对返乡团也是给了重赏,也因为返乡团们的怂恿而误杀了于谦。当然,返乡团们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只要历史在前进,那么那些作恶多端的人终究会是吃恶果的,这么说来老天爷爷还是很公平的。朱祁镇也是个短命的皇帝,不到40岁就驾崩了。不过他驾崩后,因为自己曾经的经历而嘱咐自己崩后无需后宫殉葬,今后也都将取消这一制度。朱祁镇的时代结束了,又一次证明好人不一定就能当好皇帝。

朱见深一度被废了太子,当然他爹地夺门之后,他自然也就再当太子。因为他童年的颠沛流离,可以这么说吧,3岁老爹就被俘虏了,然后孙太后帮他安排了一位宫女照顾他,自始至终,当身边的一切变了,身边的人走了,散了,这位万姑姑一直照顾着朱见深,正是因为这样的情节,朱见深登基后就娶了这位万姑姑,比他大17岁的女人。而后,这位万妃就变成了朱见深的宠妃。他一直对她不离不弃,身边年轻漂亮的妃嫔们都比不过一个万姑姑,最终也是因为万妃的逝世太过悲伤而驾崩。就是因为这样,后宫一家独大,导致他一直没有孩子(所有的妃嫔一旦怀孕或者孩子出生都被万妃给扼杀了),也许是万妃实在作恶多端,自己30多岁高龄好不容易生下的长子早早夭折。朱佑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好不容易生存下来的。当然他一直是没有名字的,而且是被一帮太监宫女所照顾着,这是一段唯美的历史,不是故事,正如书中所说,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但是一致保持沉默,只有万贵妃不知道。朱见深终于为自己的不育问题苦恼了,在此之下,那位照顾朱佑樘的宦官张敏在不顾自己性命的情况下将秘密告诉了朱见深。想想朱见深执政这些年,也实在没有什么作为,所幸明朝的根基还比较深,即使皇帝不作为也不至于衰败而下。也庆幸万花丛中认识了一位纪姑娘,然后保全了朱佑樘。

相关文章

  • 《明朝那些事儿》3——太监弄乱的王朝

    这一章信息化量很大,有5个皇帝,经历了6个时代,看完之后什么什么年号都记不起来了,所以还是得一一写下来,以便后续回...

  • 明朝那些事儿—— <太监弄乱的王朝>

    作者:当年明月 --摘录-- 盛世何来?来自休养生息,清静养民。 不干扰百姓百姓的生活,不增加他们的负担,为其当为...

  • 《明朝那些事儿》③太监弄乱的王朝

    又到了赞叹作者书名起的贴切的时候了。读之前,心存疑惑,一共9本才读到第3本,大明王朝就被太监弄乱了?读过之后,不禁...

  • 李贤的为人、智慧、谋略值得学习

    最近在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三部:太监弄乱的王朝。对朱祁镇和朱祁钰这两个皇帝无感。朱祁镇听信宦官王振的蛊惑,御...

  • 《明朝那些事儿》(精缩版)第三部  太监弄乱的王朝

    原著作者 当年明月 缩写 卉青 第一章 朱高炽的勇气和疑团 朱高炽终于登上了皇位,年号洪熙。 人不可貌相。在朱高炽...

  • 一书一人之朱祁镇

    今天给大家讲的这本书肯定都听过,也有很多的简友已经看过。没错,这本书的名字就是《明朝的那些事儿》之第三部“太监弄乱...

  • 《明朝那些事儿》之太监

    太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影视剧中没少出现过。有坏人,也有好人。我曾经以为被阉割的宦官都是太监,其实在古代准确地说,...

  • 明朝那些事儿(04)

    明朝那些事儿知识科普:所谓太监,其实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称之为太监的,后期明朝时严禁自行阉割的,明代宦官有很多级别,刚...

  • 《明朝那些事儿》之洪武大帝

    《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刚开始并没打算看,首先我不太喜欢明朝那些故事,尤其是几个太监把明朝搅和的乌烟瘴气,其次对朱元...

  • 3月份读书总结

    一、3月份完成的读书 3月份完成的读书有5本: (1)《明朝那些事儿7》 (2)《明朝那些事儿8》 (3)《明朝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3——太监弄乱的王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gp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