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之九地篇,携手若使一人,如率然蛇;并敌一向,千里杀敌,是巧能成事者。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第一段意思是,因此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使部队自我策应如同率然蛇一样。率然,是常山地方的一种蛇,打它的头部,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巴,头就来救应;打它的腰,它的头尾都来救应。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上下携手团结如同一人,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第二段意思是,所以用兵作战的事情,在于能伪装顺从敌人,并详察它的意图。集中兵力,攻击敌人的一点,千里奔袭,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标。
01
其中的“率然蛇”和“携手若使一人”,实为协调的思想。这里的协调,是领导者为了实现目标,对成员进行的利益、心理及行为的调整过程。
领导者只有通过有效的协调,才能“治众如治寡”,从而实现“携手若使一人”。
冯玉祥将军率领的抗日部队,很能打仗。他平时十分注意部队统一行动。冯玉祥严格要求下级,也严格要求自己。
有一年冬天,部队演习河川战斗,攻守双方隔着一条河。冲锋号一响,攻方迅速冲到河边。面对冰冷彻骨的河水,士兵们没有任何犹豫,都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勇猛扑向对岸。跟在后面的冯玉祥,也扑通一声跳到河里。
此时,张之江、方天、王修身3位军长正说说笑笑来到小桥上,见此情景,大惊失色地叫了起来:“总司令,水太冷,下不得啊!”“副委员长,你不能下水呀!”
听到喊声,冯玉祥扭过头去,炸雷似地说:“士兵不怕冷,我们怕什么?难道我们可以不听号令?”3位军长被骂得愣住了。谁也不敢再说,走下小桥,一个接一个跳下水,跟在冯玉祥身后。
正是冯玉祥这种协调一致的指挥思想,才有了他常胜将军的美名。只有注重“携手若使一人”的原则,才能够使军队上下同欲,如使臂指,同仇敌忾。
02
“并敌一向”,是孙子提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谋略。并,合并,集中;一向,某一方向。并敌一向,强调兵家要善于捕捉战机,选择主攻方向。
捕捉战机,就是要选准敌方的薄弱之处,果断用兵,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公元733年,进驻新城(今青海门源)的唐军,遭到吐蕃重兵的进攻。面临着“众寡不敌,师人皆惧”(见《旧唐书》)的严重局势。
但是,唐军将领王忠嗣却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他采用了“并敌一向”的战术,先是以骑兵向吐蕃军左右两翼突击,兵峰所指,敌军无不惊惧溃退;唐军如此反复冲击,打乱了敌方的进攻部署。
乘敌溃乱不堪之机,王忠嗣集中主力,实施大规模反击,把吐蕃军打得大败。此战唐军正确把握了进攻时机。先以骑兵轮番冲击,使吐蕃军猝不及防,阵线溃退。
其后抓住战机,集中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急速进攻,做到了“我专而敌分。”史书上称赞王忠嗣为“巧能成事者也”。
并敌一向原则,强调把兵力集中,对付敌人的一点或者一个方面,就可以势如破竹,千里杀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