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面上的人脸倒映出两个字:旅人
1、身在异国的故乡就是那习惯的味道
闺蜜茜茜在微信上给我发来了好几张照片,点开一看是远在英国的她准备了好多过圣诞节的东西,笑靥如花的和这些礼物装饰旁边的合照,看似开心极了。
我很开心的看到她很快乐越来越美了,聊了一会儿我就问她,这是你在国外过的第八个圣诞节了,还会想念家里的元旦和春节吗?她回了一句说,怎么可能不想呢后面带了一个哭泣的表情。
茜茜居住在英国伦敦,在异国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也可以说是有滋有味的,她说经常和同在英国异乡的朋友讲普通话时言谈间,还会流露出重庆普通话腔。茜茜确实是重庆人,但高中就远去英国求学的她这么多年回来的次数几乎是屈指可数啦。
我经常问她为什么不回来看看呢,她发的语音说:“现在回去看重庆都不认识了……也不一样了。”即使在语音里我都能感觉她对故乡的羁绊和无奈。茜茜生在重庆南岸区,说到重庆,便回忆起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解放碑、国泰艺术中心和酸辣粉,小面,煎饼,豆浆油条,小糍粑,串串火锅一应俱全。
她说会经常去伦敦的唐人街,那里有一位卖烤鸭的师傅,他说自己出生在广东,只会广东话、英语和一口勉强能听懂的普通话。剁鸭子到最后,他会问“脖子要妈?然后无奈的自嘲地笑笑,“吗,妈,我发不准啊。”
距离上次回重庆,是2012年了。家里的亲戚拉茜茜去看朝天门码头,去那些小巷子吃火锅串串酸奶粉“夜晚逛解放碑!”她说解放碑的平安夜还是很多人,12月31号晚上还是有满街的人拿着气球等跨年钟声敲响放飞。
最后她发来一条语音说,我牵挂的故乡思念的饮食,是在我骨子里已经习惯的故乡。
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是楚国宗祖,洞庭波兮木叶下。
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未闻乡音,听起来麻痒痒的亲切感。
故乡对于身在异国他乡的人来说,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是一个人无论走过多少地方,吃到过多少美味,心里最怀念,还是从小最熟悉的那个味道。
2、谁不是一边抢着票一边想着回家
前段时间同学文文找我聊天说不知不觉2019居然只剩下一个月了,就意味着不久就是春节要回家过年了,光是看着自己卡上的余额就觉得不想回家过年,我说月光族好像已经成了我们大部分的常态了,你除了这个还有其他原因不想回家过年吗?
她说太多了,像我们这种害怕过年回家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没毕业的害怕被问工作计划、单身的害怕被问脱单计划;结婚的害怕被问生小孩计划;工作了的还害怕被问年薪多少,再加上难以掌控的各种花销……过个年,真累!
我打趣的回道,凡事都有两面性嘛,这是无奈的一面难道没有好的一面支撑起你回家的念头吗?那是肯定有的,她笃定的说道。会想爸爸妈妈忙前忙后做的年夜饭,会想每天睡到自然醒妈妈叫起床的不耐烦,会想爸爸说的那句,春节就是一家团圆的日子,不管这一年在外面怎么样,回来了,就好!
比起那些替我们负重前行不能回家的人,我想尽我所能每年都回家过年,可能我们每到年关不想回家的理由各种各样,但是在父母那里对我们就永远只有一句话,回来了,就好。谁不是一边在抢着票,一边喊着不想回家过年。所以今年我还是会回家,我会心一笑的给屏幕那边的文文发了一个拥抱并附上一句,我在车站等你。
3、此心安处是吾乡
通过努力我们在城市的生活也许会很好,会遇到聊天都想通宵达旦的朋友知己,但是人生是多姿多彩五味杂陈的,在大城市的我们一定会缺少一种味道,那就是亲情的味道,很多事情也只有在故乡的人才会问你一些只有亲人才会担心的问题。
对于只身为在外游子的我们,故乡是清明的那柱香,是中秋的那轮圆月,是春运的那张车票。
当我们乐此不疲山一程水一程的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是血地,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故乡也是那个使我们回头的地方越清晰,向前走的恐惧就会越坚定的地方。
在我们的心中不止一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我们的灵魂,即使是这样还是用苏东坡诗里的一句话,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