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说他新年的时候立下了一个flag,刚开始时像打了鸡血似的,信心满满,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一忙碌起来,就把这事给耽搁了,一夜之间又回到原始状态,刷朋友圈、刷抖音,当看到身边朋友都在努力的时候,又开始了努力学习,累了的时候又开始了懈怠,如此周而复始,到年底了还是没能按最初立下的目标执行。
其实朋友的状态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间歇性努力,习惯性地一事无成。我们以为立下flag,就是成功的开始,其实坚持才是成功的开始。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这句话便很恰当诠释了坚持的意义。
许多时候,我们更像温水中的“青蛙”,之所以我们不能坚持下去,是因为人习惯地呆在自己舒适中的环境,不愿离开这个舒适圈,去做违背自己本性的事情。
舒适圈会感到很轻松、很自在。但是当踏出这个圈子的界限的时候,就马上会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因而感到不舒适,很自然地想要退回到舒适圈内。
心理学研究中关于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comfort zone),学习区(stretch zone)和恐慌区(stress zone)。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但是舒适圈待的久了,就想一直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就像平静地水面,无风无浪,但是也不会有任何长进。
走出舒适圈会增加人的焦虑程度,从而产生应激反应,刺激人们通过学习去熟悉周围,能提升自己,充实自己。
每天上班下班,刷抖音、玩手机、追剧,手机上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事情,海量信息喂养你不加思考的大脑。

走不出舒适区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有限,学习目标不够清晰明确。
如果人生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生命将如不知停泊港口的船只一样,只能在苍茫大海中漂泊。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为了激励士气,对已经累得走不动的将士们,一本正经的瞎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又甜又酸,将士们一听,口水直流,拼命行军,这虽然只是画个饼,但能看出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于改善行为的作用。
学习亦是如此,很多时候,混一天和努力一天看不出任何区别,三天看不出效果,但是一个月后,一年后,会拉开彼此的距离。
知识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才能串出一条华美闪亮的项链。
学习大多数时候都是枯燥、乏味的,尤其是系统性的学习,更加枯燥,但偏偏就是有那么些人,在明知道红烧肉更好吃的前提下还是选择吃素菜。
麦家在写《解密》的时候,被退稿17次。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总共20多万字。可是却用了11年的时间,被17次退稿,在经历了20多次的修改后才公诸于世。这部享誉盛名的小说,经历了漫长又曲折的创作出版过程。试想他在第16次之前被退稿的时候,如果选择放弃,还会有这部作品的问世吗?
由此可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努力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开始。
网友评论